摘要:“播放器像是功能比较全面的‘随身HiFi管家’,过去在玩家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这个‘管家’的各方面体验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JM21和M21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之前的看法,尤其是M21,它在不到两千元的价位上给出了相当高分的综合体验,是非常理想的入门型号。
飞傲 FIIO
JM21 / M21
类型:便携播放器
“播放器像是功能比较全面的‘随身HiFi管家’,过去在玩家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这个‘管家’的各方面体验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JM21和M21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之前的看法,尤其是M21,它在不到两千元的价位上给出了相当高分的综合体验,是非常理想的入门型号。”
熟悉咱耳边事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咱们最开始就是发源于百度国砖吧的,对于近六七年市面上比较主流的便携播放器型号,我作为吧务组的一员基本上也都用过,还给不少吧友提供过购买建议。不过随着近些年小尾巴这类手机外设的日趋成熟,很多初烧、低预算玩家对于入门播放器的需求就没那么高了,毕竟小尾巴用起来确实很方便,搭配得当的情况下也能够有可圈可点的声音表现,两千元以下价位的入门级播放器一度面临音质与体验难以兼顾的困境。
飞傲于去年年底推出了一台千元级播放器JM21,在骁龙680这颗SoC的加持下,它的操作体验焕然一新,加上不错的声音水平和扩展性,在由小尾巴所统治的入门市场反倒成了热门播放器,还曾一度断货。JM21的先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后,飞傲最近终于在2K档价位上推出了一台各方面配置都更完备的型号——M21,并正式接过了M11S作为飞傲“中坚力量”的重任。
M21在使用体验上兼具小巧轻便与操作流畅两大优势,其扩展性在同级别播放器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在整个安卓播放器市场上,M21都算是相当小巧的类型,且它的整机重量还不到200g,单手握持感仍十分优秀。M21的电池容量则为4000mAh,它还支持PD3.0的快充协议,仅需1.5小时即可充满电,官方标称的平衡口续航时间可达12.5小时,与我在日常使用的体验基本一致。另外,M21还有一个独立的“POWER IN”供电口,使用该口接电源时可以开启大耳模式,并获得每声道最高950mW(32Ω)的强劲输出功率。
JM21和M21皆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作为便携数字转盘也非常好用,交互体验优秀且都支持同轴输出,这其实也算是飞傲家播放器的“经典玩法”了,多年以前飞傲X5K同轴链接MOJO作解码再接aune B1耳放的捆绑方案就是我的主力便携前端。毕竟X5K的PO口确实谈不上多好听,但它的交互体验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同轴输出的数字信号质量也足够高,这样就可以绕过MOJO一代那孱弱的USB界面了,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JM21和M21的主控芯片骁龙680在性能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不过受限于成本,JM21的运行内存仅为3GB,如果是流媒体场景下使用目前日益臃肿的主流APP加载还是略有卡顿,而M21的运行内存为4GB,它的操作体验会更流畅,显然是更完整且合理的配置方案。在JM21的基础上,这次飞傲也引入同轴抖动降低技术对M21的同轴数字输出质量进行进一步优化。这些天我经常使用M21的同轴输出接飞傲旗舰台式一体机K19以及便携解码耳放Q15,声音会比用手机做转盘时更安定,背景更为纯净通透。
平时有关注飞傲的朋友应该都注意到了他们近两年玩“复古流”玩得不亦乐乎,不仅真的推出了磁带机、CD机、黑胶唱机甚至还有收音机,还在很多其他类型的设备上用了复古式的设计语言,这次又在M21上整出了个新活。M21的机身背面有一处触点,当把它装入另购的磁带机风格保护壳后,就可以通过壳上的实体按键来完成一部分交互操作,长按壳上的多功能按键还可使M21显示出磁带样式的动态屏保,跟随音频格式自动切换主题色,情绪价值拉满。不过套上这个壳后,一部分交互还是要通过触屏才能实现,有点不太方便,且机器整体会变大一圈,略牺牲了便携性,对于极致的实用主义玩家来说就不太建议购买这个保护壳了。
单看解码芯片的话,JM21和M21用的都是CS43198,只是JM21用了两颗,而M21则是由四颗组成的矩阵式解码电路,二者的听感不尽相同。简单来说,它们大体上都属于均衡微暖的流行声,稍稍强化了中低频的氛围感,但M21的信息量更充沛,且人声的音色被打磨得更为细腻顺滑,对于泛流行乐爱好者来说会更抓耳一些。
此次M21的人声听感算是飞傲家族中相当独特的存在,它的人声口型较大且具备一定的音染,灵动而不乏中气。例如在听梁静茹《爱久见人心》这部专辑时,首先能够感受到它对于齿音的打磨处理比较明显,梁静茹那标志性的齿音在其演绎下能够呈现出较为圆润耐听的质感。其次,它的人声虽然是比较有厚度的,但喉音和鼻音又并不会过重,既能够表现出梁静茹声线中干净通透的特点,亦可将其嗓音中的力量感刻画得较为生动。这样的中频风格不仅适合听女声,听玉置浩二或者陈奕迅这类比较厚实且带有一定颗粒感的男声时也有很高的普适性。
M21的低频听感也比较有特点,它的低频下潜不算深,但量感较足,同时得益于较好的声像分离度,这样的低频并未使M21的声底变得混浊,低频混响可以很自然地弥散开,既有氛围感还不会淤积或是掩盖到中频部分,比较适合听一些摇滚乐或者ACG燃曲。M21的高频听感偏柔和,有着自然的泛音表现,比较适合听节奏较为舒缓的小编制管弦乐、钢琴曲目,例如用它欣赏李斯特的《钟》时,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基音与丰富的泛音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仿若弦乐般丝滑流畅的音色,能够让听者脑海内形成仿若一连串的小钟齐鸣般的画面。
相比于JM21,M21在声音密度上明显要更出色一些,全频段的声音细节都更为丰富,搭配市面上主流的5K以下价位耳塞时,它也基本不会在信息量上拖后腿。从风格上讲,JM21和M21都不是大开大合的类型,它们的声场规模和动态水平与更高阶的播放器(如自家的M23)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场面感和气势稍逊,不太适合听比较严肃的大编制曲目。
飞傲FF1
虽然从外观上来看,飞傲自家采用了笛管设计的入门平头塞JF11更具复古气质,看上去就和M21&JM21非常搭,但它全频段的解析力与自家百元级平头塞FF1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后者的声音水平在入门级平头塞里还是要更具代表性,因此我主要还是用FF1来搭配这两台播放器,并为其更换了声音传递最直接、听感最中正的空心胶套,搭配效果会更直观。FF1的人声属于比较薄亮的风格且人声有一定的距离感,通常我会希望优先为其增加一点中频厚度,并把人声稍稍拉近,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JM21已然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两点,非常适合实用主义和追求高性价比的玩家。使用M21搭配FF1的话,虽然多数情况下,它的人声质感还是会更细腻一点,但就FF1以及许多其他入门平头塞来说这个提升幅度都不算太大,因此我认为对于主玩入门平头塞的玩家来说还是JM21更为实在。
飞傲FH9
FH9虽然已经是一款多年前的型号了,它如今也有了后继者FH19,但我一直都很喜欢它那宽松舒适的声底,因此我仍把它保留在手中,这些年也为其搭配过不少前端、线材、耳套,算是有一定的搭配心得。FH9对于前端的控制力要求不低,通常来讲,倘若随意用一条中低端小尾巴来搭配FH9的话,就很容易得到一个结像松散且粗糙的人声听感。除此之外,我们也应当注意风格上的互补性,FH9本身的人声质感是比较直白的,对于主听流行的玩家来说,我通常比较推荐用人声音色比较灵动的播放器来与其搭配,M21就可以比较好地满足这点,它可以比较显著地提升FH9的人声细腻度,这一点是JM21以及飞傲自家的旗舰小尾巴KA17都难以企及的。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M21并不能将FH9的声场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这套搭配下的横向声场稍显拥挤,对于古典乐听得比较多的FH9用户来说,使用外接电源的KA17与其搭配反而是相对更合理的选择,横向声场的规模会更理想一些。
飞傲FT1
FT1是一款下限和上限都不算低的入门封闭式大耳,不低的下限体现在它对于驱动力的要求上,使用像KA15这种几百块的中端小尾巴推往往就不会出恶声,甚至还能够呈现出比较扎实的声音框架。但这并不代表FT1就没什么潜力可挖了,它的解析力水平较高,搭配信息量高的前端才可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势,使用驱动水平较高的台式设备还可进一步提升FT1声底的安定感。因此在M21外接电源并开启大耳模式的情况下,它驱动下的FT1状态就明显好于JM21,不仅声音密度更高,声底也更沉稳且耐听,有点近似于使用入门台机的搭配效果,这对于入门便携设备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确实很少会建议总预算在5K以下的新玩家选择便携播放器,因为比起入门级播放器,小尾巴更加简单高效且价格低廉,例如飞傲自家的KA17,不足千元即可收获相当不错的声音水平,能够为耳机让出更多的预算。但小尾巴作为手机的外接设备,需要高度集成化的电路设计且往往没有多少冗余的功能,还会占用手机的充电口,有时也会显得累赘。而播放器则更像是功能比较全面的“随身HiFi管家”,既可完全脱离手机独立作战,也拥有较强的扩展性,更理想的供电条件和更自由的音频电路设计能够使其声音拥有更高的上限水准,只是过去在玩家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这个“管家”的各方面体验就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了。
而JM21和M21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之前的看法,尤其是M21,它在不到两千元的价位上给出了相当高分的综合体验,飞傲复古风的巧妙设计在它身上也呈现得愈发圆融,它那温暖且细腻的声音风格尤其适合泛流行乐爱好者,是非常理想的入门型号。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