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国范围内新冠病毒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南方省份高于北方,部分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
近日,全国范围内新冠病毒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4月全国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南方省份高于北方,部分省份疫情增幅趋缓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从7.5%飙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新冠阳性率由3.3%提高到6.3%。面对这一情况,专家指出,新冠变异株致病力没太多变化 ,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类似,始终处于不断变异的过程中。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经历了多次变异,从早期的原始毒株,到德尔塔、奥密克戎及其众多亚分支。以奥密克戎为例,其包含BA.5.2、BF.7、XBB、EG.5、JN.1、XDV等一系列亚分支。不同变异株在传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目前专家研究来看,致病力方面并无显著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如今流行的毒株都在奥密克戎框架内,虽亲缘关系不同,但后来者取得流行优势主要依靠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一定更强,致病力也无明显变化。
从当前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来看,新冠变异株感染症状和以往相似。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中低程度发热、咽痛、咳嗽,部分人会感到乏力、肌肉酸痛,少数人有味觉、嗅觉减退情况。年轻人症状通常3 - 5天就能缓解,老年人可能需要5 - 7天。整体来说,近两三年新冠导致的重症比例较低,大部分人一周内可自愈,不过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仍有重症风险。比如,肿瘤晚期、器官移植后免疫严重下降的人群,一旦感染新冠,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病毒持续变异,群体免疫力随时间自然下降,这是造成新冠出现几波小高峰的主要原因。感染时间越早,当初感染的毒株与现在流行毒株差异越大,体内抗体提供的保护就越弱。再加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流行,而新冠流行似乎不再受季节限制,更多取决于毒株变异与人群免疫情况,这就导致新冠疫情呈现出阶段性波动。
面对新冠病毒,公众应保持科学理性态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另一方面,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若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与人接触时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并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新冠变异株致病力无明显变化,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通过科学认知、有效防护,我们有信心应对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
来源:科学的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