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 年,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才女包丽,在与男友恋爱仅仅 10 个月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起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背后的真相更是让人痛心疾首。
2019 年,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才女包丽,在与男友恋爱仅仅 10 个月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起事件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背后的真相更是让人痛心疾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如此优秀的北大才女走向绝路?而为何导致她死亡的男友,最终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北大校园的相遇
1997 年,包丽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商人家庭。优渥的家庭条件让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包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6 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学院。
进入大学后,包丽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凭借出色的表现,她成功竞选为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在校园里,她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性格开朗,外貌出众,是众多同学眼中的焦点。
2017 年,在一次学生会的活动中,包丽结识了牟林翰。牟林翰就读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比包丽高一级,当时担任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后来更是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
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气质儒雅,学业成绩同样优异,而且家庭背景优越,父亲是山东某银行行长。在学校里,牟林翰也是颇受女生追捧的对象。
两人初次见面,便对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在学生会工作中的频繁接触,他们开始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渐渐地,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中悄然种下。
2018 年 8 月 16 日,包丽和牟林翰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在旁人眼中,这对俊男靓女的组合,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爱情也被大家所羡慕。
甜蜜背后的阴霾
然而,这段看似美好的恋情,在仅仅三个月后,便开始出现了裂痕。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牟林翰内心深处严重的 “处女情结”。包丽和牟林翰在相识之前,都曾有过一段恋爱经历。
起初,两人偶尔会拿前任的事情开玩笑,但久而久之,牟林翰却开始对包丽的过往情感经历表现出病态的介怀。
2018 年 12 月,在两人准备见家长前夕,牟林翰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开始逼问包丽与前男友的感情细节和性经历,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觉得包丽将最美好的东西给了前男友,而自己成了 “接盘侠”。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牟林翰的愤怒与不满。他不断地指责包丽,宣称自己是个可怜鬼,而包丽则是 “不干净的人”。
面对男友突如其来的变化,包丽感到十分困惑和委屈。她试图向牟林翰解释,告诉他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才是他们应该共同关注的。
但牟林翰根本听不进去,他开始对包丽进行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的辱骂。在他的辱骂声中,包丽原本自信开朗的性格逐渐被摧毁,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精神控制的深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牟林翰对包丽的精神控制愈发变本加厉。他要求包丽称呼自己为 “主人”,而包丽则成了他口中的 “狗”。在学校里,包丽完全失去了自由,她要随时向牟林翰上交手机,接受他检查与他人的聊天记录。
除了言语上的辱骂和精神上的控制,牟林翰还对包丽提出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要求。他先是要求包丽拍下自己的裸照,经过连日的心理挣扎,包丽最终还是因为放不下这段感情,选择了妥协。
然而,这并没有让牟林翰满足,不久后,他又要求包丽在身上纹 “我是牟林翰的狗”,以此来进一步贬低和羞辱她。包丽对这个要求感到无比震惊和痛苦,但在牟林翰的不断施压下,她再次选择了屈服。
更过分的是,牟林翰还提出让包丽 “先怀孕再打胎”,甚至逼迫她做绝育手术,以证明她对自己的 “忠诚”。
面对这些荒谬至极的要求,包丽终于忍无可忍,她开始质疑这段感情,意识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早已不是自己曾经爱慕的那个学长。于是,她鼓起勇气向牟林翰提出分手:“你真的觉得你的感情是爱吗?”
然而,牟林翰怎会轻易放过包丽。他多次以自杀威胁包丽,让她进退两难。有一次,牟林翰甚至一次服用了 20 颗安眠药,随后被送往医院洗胃。善良的包丽看到医院开的病历单后,心中产生了一丝同情,而这却被牟林翰利用,他趁机让包丽向自己认错,并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
在这段不堪的感情中,包丽曾多次试图寻求帮助。她向母亲倾诉,询问如果有同学想要和以自杀威胁的男友分手,该怎么办。母亲蔡某显然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只能随口说了一些办法,但这些办法并没能帮助包丽解决问题,反而让她更加绝望。
走向绝望的深渊
2019 年 6 月,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包丽第一次选择了割腕自残,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8 月 30 日,她开始尝试通过服用药物自杀,幸好被牟林翰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
然而,院方发布的病危通知书并没有让牟林翰有所收敛,他依旧继续通过精神控制加剧包丽的痛苦。
10 月 9 日中午,包丽再次与牟林翰发生争吵。这一次,她彻底绝望了。下午,包丽独自外出,入住到了一家宾馆。
在宾馆房间里,她吞下了 200 颗安眠药。在意识逐渐模糊之前,她给牟林翰发出了最后一条消息:“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妈妈’今天给你谢罪了。”
牟林翰发现包丽失联后,开始四处寻找。当他找到包丽自杀的宾馆时,包丽已经陷入昏迷。他先行通过灌水的方法给包丽催吐,然后将其送往医院。但这一次,包丽的生命再也无法挽回,她被宣布 “脑死亡”。
经过长达 184 天的抢救,2020 年 4 月 11 日,包丽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法律的裁决
包丽自杀后,她的母亲蔡某在悲痛之余,决定为女儿讨回公道。2019 年 11 月,在查看了女儿的聊天记录后,蔡某正式向北京警方报案。12 月,包丽家属通过向北京大学校团委提交举报信,称牟林翰存在生活作风问题,随后,牟林翰被免除了研究生推免资格。
警方经过调查取证后,以涉嫌虐待罪将牟林翰逮捕。在法庭上,对于为何将此案定性为虐待罪,法官给出了解释。
虽然包丽和牟林翰并未结婚,但两人在恋爱期间存在长期同居事实和经济往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定义为家庭成员关系。牟林翰对包丽实施的高频次、长时间的辱骂行为,与包丽的自杀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023 年 6 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零二个月,并赔偿被害者家属 73 万元。然而,对于这一判决结果,双方都表示不服并提起上诉。
包丽的家属认为,牟林翰的行为不仅仅构成虐待罪,更应该定性为故意杀人罪。而牟家人则觉得两人都是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丽的自杀与他们无关。
最终,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量刑适当,驳回了双方的上诉,维持原判。
为何不是故意杀人罪?
很多人在了解这起案件后,心中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导致包丽死亡的牟林翰,最终没有被判处故意杀人罪呢?这其中,杀人动机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故意杀人罪中,犯罪嫌疑人通常具有明确的剥夺他人生命的主观故意。
而在这起案件中,牟林翰的行为虽然导致了包丽的死亡,但他的目的并非直接杀死包丽。从他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主要是为了通过精神控制,继续保持与包丽的恋爱关系,在这段关系中占据主导和强势地位,并没有牟利行为或直接的杀人动机。
此外,在法律认定上,需要严格遵循证据和法律条文。虽然牟林翰的行为极其恶劣,对包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要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他具有直接杀害包丽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在现有的证据条件下,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最终以虐待罪对牟林翰作出了判决。
案件背后的反思
北大才女包丽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亲密关系中,精神控制和情感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学会识别这些隐蔽的暴力行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同时,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处理此类复杂案件时的作用和局限性。
虽然法律最终对牟林翰作出了判决,但对于包丽来说,生命已经无法挽回。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危险行为。
希望通过这起案件的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精神控制的危害,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珍惜生命,让爱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而不是伤人的武器。
参考资料:北大女生自杀事件-百度百科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