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文“无脑规则”坑惨央视,是她13年前造成赵本山“消失”真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6:46 1

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一盏笔记

编辑|一盏笔记

在春晚的历史长河中,赵本山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从1990年首登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相亲》开始,赵本山就开启了他在春晚的传奇之旅。

此后,他连续多年登上春晚,成为春晚的“钉子户”。

其创作的小品如《卖拐》《不差钱》《昨天今天明天》等,都成为了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不仅创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流行语,还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像“白云黑土”“大忽悠 等。

让观众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春晚的标志性人物。

甚至可以说,赵本山的小品就是春晚的收视保障之一。

每年除夕夜,观众们都翘首以盼,期待着赵本山能在舞台上带来新的欢乐。

然而,自 2012 年起,赵本山却突然从春晚舞台上消失,这一事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和热议。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何这位春晚的“小品王”会突然离开这个他奋斗了二十多年的舞台?

而这一切,似乎都与当时春晚的总导演哈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起哈文,总是先想到他是主持人李咏的妻子。

但实际上,哈文在中国电视界,也颇具影响力,很早便在央视崭露头角。

1987年,哈文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后又攻读电视节目制作系研究生。

毕业后,她进入央视二套经济部工作,凭借新闻《一个人和一条法规》获得“中国新闻奖”。

这时候,就已经初显她在新闻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和专业能力。

此后,哈文开启了她辉煌的节目制作生涯。

1998年,她在丈夫李咏主持的益智互动性节目《幸运52》中担任导演。

在她的精心打造下,节目打破了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将游戏与知识普及有机融合。

成为中央电视台“首次”以场内外互动方式开设的益智性互动节目。

节目一经播出便广受观众喜爱,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

无论是节目中紧张刺激的答题环节、妙趣横生的游戏设置以及李咏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为了当时电视荧屏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03年,哈文作为制片人带队完成了平民选秀栏目《非常6+1》。

这档节目以平民化的视角,挖掘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艺术潜质。

不分男女老少、不划职业界限,为每一个有舞台梦想的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非常6+1》一经推出,当月就成为央视经济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同时,也让哈文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声名远扬。

哈文在央视的爆款娱乐节目,毋庸置疑。

如此能力,自然也开始被委以重任。

2012年,哈文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成为春晚总导演。

可就是这一次,竟然她的英名,“毁于一旦”。

甚至有称,赵本山的离开,也是因她而起。

当时的春晚,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竞争愈发激烈。

而多种平台的涌现,让央视春晚失去了对资源的垄断地位。

文化消费日益丰富,受众多元化和分众化趋势加剧,春晚作为一台综合性晚会,“众口难调”的矛盾更加突出。

同时,受众构成发生变化,70、80甚至90后逐渐成为春晚希望影响的主要受众群。

他们的成长背景、喜好、性格与父辈有很大不同,对春晚的期待也与以往不同。

哈文决心对春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希望打造出既具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更受世界欢迎的春晚。

而在节目内容审核方面,她提出节目要有教育意义,试图让春晚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能传递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正能量。

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改革举措,尤其是对节目教育意义的强调,会与赵本山这样的春晚“元老”产生激烈的冲突。

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事件,也让她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赵本山一直认为,小品的首要任务就是逗乐观众,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欢乐的时光。

他觉得,观众在平日里已经承受了各种生活压力,看春晚就是为了放松心情,享受纯粹的快乐。

如果在小品中强行加入过多的教育元素,反而会让观众感到沉重和抵触,失去了小品原本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这种理念上的分歧在实际的节目审核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本山为春晚精心准备的小品,常常因为被认为“缺乏教育意义”而遭到哈文的否决或被要求大幅度修改。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年轻观众,在演员和节目安排方面,哈文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青年演员成为了春晚节目表演的一大主力队伍。

曾经撑起一半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被各种新人演员介入。

种种调整,让观众感到春晚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味道,也引发了观众对哈文改革的不满和质疑。

许多观众纷纷表示,没有了赵本山等老艺术家的小品,春晚变得索然无味,他们对春晚的期待值也大大降低。

可除了演员和导演之间理念的不同,“廉颇老矣”也是赵本山退出春晚的主要原因。

春晚的筹备工作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

从节目策划、剧本创作、排练到最后的正式演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奋斗了二十多年,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逐渐难以承受春晚筹备期间的巨大负荷。

赵本山的离开,无疑是春晚的一大损失。

他的小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了春晚的经典记忆。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人生哲理,让观众在欢笑中得到启发。

他的离开,让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

观众们怀念他的小品,怀念他在春晚舞台上带来的欢乐时光,他的离开,让春晚的“喜剧味”淡了许多。

然而,我们也应该理解赵本山的选择。

春晚的创新和改变是时代行进下必然的结果。

尤其是在信息和科技都在迅速发展的今天。

只是在观众和寓教于乐之间,还需要继续探索平衡。

那么你怎么看待“小品作品要有教育意义”这件事呢?

来源:一盏笔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