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潘友雁 ‖ 鉴水河畔情歌扬(散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6:42 3

摘要:鉴水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贯穿桂西山城德保,而后逍遥向东,融入浩浩右江。它不仅是德保的母亲河,更是壮族情歌的摇篮,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深厚的情感。

鉴水河畔情歌扬

文/潘友雁

鉴水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贯穿桂西山城德保,而后逍遥向东,融入浩浩右江。它不仅是德保的母亲河,更是壮族情歌的摇篮,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深厚的情感。

春日的鉴水河,尽显温柔妩媚之态。河畔的桃花灼灼绽放,宛如天边粉红的云霞。微风轻轻拂过,粉嫩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水面上,随着潺潺流水悠悠远去,好似一群身着粉衣的精灵在水中嬉戏。此时的鉴水河,俨然一幅诗意盎然的画卷,而在这幅画卷中,悠扬的情歌旋律正悄然奏响。

壮族的青年男女们,常常相约来到这鉴水河畔。男孩们目光炽热而坚定,率先开口歌唱,那歌声带着山间的质朴与热烈:“妹是鉴水一枝花,哥是云山伴彩霞。水绕山环情不断,相伴一生乐无涯。”这歌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满含着深情与渴望。小伙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倾诉着心中炽热的爱恋。那歌声里,有对姑娘美貌毫不吝啬的赞美,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更有对爱情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

姑娘们静静地坐在岸旁,侧耳聆听着这动人的歌声。她们的脸颊泛起了红晕,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桃花,眼神中闪烁着羞涩与喜悦的光芒。有的姑娘会偷偷地望向唱歌的小伙子,眼中满是藏不住的爱意;有的姑娘则会用甜美的歌声回应小伙子们,表达自己的心意:“哥是鉴水一条龙,妹是彩云跟你踪。风雨同舟心相印,白头偕老情意浓。”姑娘们的歌声婉转悠扬,恰似一股清澈的泉水,缓缓流淌进小伙子们的心田。

鉴水河情歌,与流行歌曲的直白热烈截然不同,它含蓄而深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歌词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河边垂柳丝丝绿,水中鱼儿对对游”,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鉴水河周边的生机勃勃;也有对生活琐事的生动叙述,像德保凹凸乐队的《德保情歌》里所唱“下桌吃饭还忘筷,精神归在你多多”,质朴的语言道出了陷入爱情时的魂不守舍。此外,还有许多诞生于鉴水河的情歌经典,如《木棉花开鉴水红》,用木棉花的艳丽色彩比喻爱情的炽热浓烈;《月光下的鹅卵石》,将深深的相思藏在三百六十颗石头里,寓意着日日夜夜的思念。这些质朴的歌词,将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最真实、最纯粹的爱情。

每到德保圩日,鉴水河的两旁便成了歌的海洋。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沉醉在这山歌的世界里。鉴水河最热闹的河段当属九曲桥河段,因为那九曲十八弯的河道,仿佛为每首情歌都增添了一份迂回婉转的韵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鉴水河上,水面波光粼粼,好似无数颗星星在闪烁跳跃。河畔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宛如一群羞涩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此时,在九曲桥公园,五六个男男女女组成一队,组队之后便分散在公园的树荫下,聚集在一起唱起了山歌。他们唱得投入而忘情,有时候唱到动情处,连吃饭都忘记了,一直唱到夜幕低垂,仍依依不舍。哪怕天空飘起了细雨,也丝毫无法阻挡他们对山歌的热爱。一把把雨伞下,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脸庞,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他们歌唱着生活的美好,歌唱着爱情的甜蜜,也歌唱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山歌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德保山歌早在很久以前就已诞生。当我翻开《镇安府志》,目光落在赵翼的《土歌》上:“春三二月墟场好,蛮女红妆趁墟嬲(niǎo)。长裙阔袖结束新,不睹弓鞋三寸小。谁家年少来唱歌,不必与侬是中表。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侬酬歌不了。一声声带柔情流,轻如游丝向空袅。有时忽被风吹断,曳过前山又嫋嫋(niǎo)……”那一行行诗句宛如灵动的音符,瞬间在我脑海中奏响了一曲跨越二百多年时空的山歌乐章。

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穿越时空的歌声。恍惚间,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墟场之中,与那些少年和姑娘们一同感受着爱情的美好。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心跳,听到他们的呼吸,那歌声如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似乎已经很少能听到如此纯粹、如此深情的歌声了。我们被各种繁杂的声音所包围,心灵变得越来越不宁静淡定。而赵翼的《土歌》,就像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执着找回了那份对自然、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那《土歌》中的歌声却永远不会消逝。它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感动。

这就是鉴水河情歌的魅力所在。在鉴水河上,情歌不仅仅是爱情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世世代代的德保人在这条河畔生活,他们用情歌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着情感的温暖。老人们坐在河边,回忆着年轻时的爱情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会给孩子们讲述鉴水河的传说,教他们唱古老的情歌。这些情歌,就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着德保人的精神和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保情歌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年轻一代的德保人,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到传统的情歌中,让德保情歌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德保情歌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德保情歌。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潘友雁,男,80后,壮族,广西德保县人,现任德保县残联理事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德保作家协会、书法协会会员,云山诗社社员。工作之余写写诗歌、散文,练练书法,部分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刊载于《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早报》《云山鉴水》和百色新闻网等。

来源:作家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