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37岁盲人妈妈夺得冠军!她的故事,让人泪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5:38 1

摘要:一个月前,这位37岁的盲人妈妈在宁波图书馆举行的2025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光明阅读大赛(宁波赛点)中夺得冠军,成为“阅读之星”,但她的故事远比比赛更动人。

5月20日清晨,余姚市阳明街道的一家推拿店里,陈灵芝正用指尖轻轻整理毛巾的褶皱。这个动作她做了近十年,就像她熟悉丈夫沈晶晶的呼吸。

一个月前,这位37岁的盲人妈妈在宁波图书馆举行的2025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光明阅读大赛(宁波赛点)中夺得冠军,成为“阅读之星”,但她的故事远比比赛更动人。

4月23日,陈灵芝在宁波图书馆参加2025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光明阅读大赛(宁波赛点)。周晓思/摄

声音为媒:一段特殊的网恋故事

1988年,陈灵芝出生便双目失明,母亲高银芬不顾他人劝说,坚定守护女儿:“这是我生的孩子,怎么舍得放弃?”

为让女儿学会独立,她狠心教其做家务,即便目睹陈灵芝在盲校学习时撞得鼻青脸肿、在家中摸索做事时屡屡碰壁,也强忍心疼坚持放手。这份看似“严苛”的爱,为陈灵芝铺就了独立行走于世的路,让她在黑暗中早早学会用双手丈量生活、用心灵感知世界。

“以前总觉得,像我这样的盲人寻找爱情太难了,特别是女生。”陈灵芝摩挲着手机边缘,回忆道。母亲曾为她介绍过几位视力良好但其他方面有残疾的相亲对象,“可就是聊不到一块去”。

直到同学一语点醒:“盲人还是要找盲人,才有共同语言。”可即便在盲人圈子里,陈灵芝也迟迟没遇到心仪的对象。“我不愿将就,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总要找到有共鸣的人。”她说。

转机出现在2014年1月。通过同学介绍,陈灵芝认识了同为视障者的沈晶晶。“他大我四岁,是先天白内障,视力比我好一点。”陈灵芝回忆,起初只是普通的微信语音聊天,直到第一次见面,她提到校友在组织给盲校捐款。

“我随口一提,他挺乐意的,二话不说就去银行汇了款。”这个举动让陈灵芝心头一热,当晚就带着这个“只闻其声”的男人回家见了父母。

沈晶晶至今记得第一次去陈家的场景:“她妈妈做了一桌子菜,不停地给我夹菜,那一刻我就想,这就是我想要的家。”

陈灵芝和沈晶晶在推拿店工作。

相濡以沫:病榻前的守护

婚后的生活平淡却温暖。丈夫总会按她的口味烧菜,家务活抢着干;她提出想做的事情,他从不推脱。“他不会说甜言蜜语,但都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陈灵芝说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描绘丈夫的轮廓,仿佛这样就能“看见”他的模样。

沈晶晶最难忘的是三年前那个寒夜,高烧39℃的他躺在床上浑身发抖。“平时都是我照顾她,那次轮到她照顾我。”他嘴角不自觉上扬,“她摸索着煮了鸡蛋,那是我吃过最暖的食物,当时我真的很需要她在身边。”

这个总说自己“粗线条“的男人,却把妻子点滴的关心都刻在心里,“半小时没见我,她电话准会打过来。”沈晶晶说有人觉得这样“管太紧、没面子”,他却觉得珍贵,“这是在乎,是家人才能给的踏实。”

而最让陈灵芝刻骨铭心的,是两次拨打120的经历。“一次是他肾结石发作,疼得直不起腰;一次是半夜突然胸闷气短。”她至今记得在黑暗中摸索手机按键时的无助,“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有个伴。”

忙了一天去吃顿烧烤,是陈灵芝最开心的事。

共克时艰:黑暗中的碰拳约定

2020年,推拿店经常关门,有时三个月没有收入。“最难的时候,我们一分钱都没有,还要交房租和房贷。”陈灵芝至今记得夜里丈夫在黑暗中辗转反侧,床板发出细微的咯吱声。“我知道他在算账。”她常开导丈夫,“我想得比较开,困难总会过去的。”

“灵芝一直很乐观,这也是她当时最吸引我的,她属于那种‘就算明天天塌下来,晚上也睡得着的人’,当年我感觉崩溃的时候她会和我说‘来,碰个拳’,给我打气。”沈晶晶哽咽着提到,两个坚硬的拳头在黑暗中轻轻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个简单的动作,成了他们相互鼓励的方式。

如今,店里生意渐渐恢复,社区也给予他们诸多帮助,夫妻俩也接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低保金加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我们家每个月大概能领到4000元,能抵过房租和一些生活开支。日子过得挺踏实,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沈晶晶笑着说。

店里没生意的时候,夫妻俩做手工补贴家用。

爱的传承:儿子是我们的眼睛

推拿店进门右侧,一整面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昆虫记》《哈利波特》《DK百科全书》等书籍,这是10岁儿子冬冬最珍视的“知识宝库”。这些书籍不仅承载着孩子求知的渴望,更寄托着父母未竟的梦想。

“我经常在直播间淘微瑕书,其实就封皮有点小瑕疵,内容都完好,特别划算。”陈灵芝轻抚着书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里只放了一部分,家里还有更多呢。”

健康活泼的冬冬,用他明亮的双眼为父母“看”世界,也成了这个特殊家庭最温暖的纽带。

陈灵芝用独特的方式参与着冬冬的学习成长。通过读屏软件她能熟练使用各种手机App,在微信上和儿子班主任聊天,还能在学业上辅导儿子。

“我会让他把作业读给我听,用耳朵检查对错。”说到这里,她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就是没法指导他写字,他的书写可能不如其他孩子工整。”

但这个懂事的男孩总是安慰妈妈:“字写得不好没关系,我可以当你的眼睛啊!”

冬冬为陈灵芝盛饭。

冬冬不仅是父母贴心的“小向导”,更是家里的“小太阳”。这个乐观开朗的男孩从二年级起连续两年荣获学校“十大歌手”称号,舞台上自信大方的表现完全看不出他来自一个特殊家庭。在公众场合,他总是自然地牵着父母的手,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

每天放学回来,冬冬都会变身“小解说员”,为妈妈描述沿途的风景:“今天校门口那棵桂花开了,香得整个路口都能闻到”“便利店新养了只小花猫,毛色是黄白相间的”。

家里养的柯基“六六”是他最好的玩伴,也弥补了父母无法常带他外出游玩的遗憾。

“我们对他的学习期望很高,可能比普通家长更严格。”陈灵芝坦言,她和丈夫都很爱学习,但因视力问题没能进入大学校门,所以格外重视儿子的教育,无意中给孩子更大的压力,“我们不求他大富大贵,只希望他将来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过上比我们现在更好的生活。”

看不见的世界,触得到的爱

5月20日,这个被赋予“我爱你”寓意的日子,陈灵芝和沈晶晶依然在推拿店里忙碌。他们的爱情没有烛光晚餐和鲜花礼物的装点,却浸润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是丈夫煮面时特意多加的一把青菜,是妻子对晚归丈夫那一声温柔的叮咛。

“对我们来说,能两个人一起出门走走就是最大的浪漫。”夫妻俩有个共同的心愿:等儿子再大些,要坐旅游列车去西藏、新疆。“虽然看不见雪山和经幡,但我们可以一起听风掠过高原的声音,感受阳光洒在脸上的温度。”

在这个以“爱”为名的日子里,这对盲人夫妻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爱的真谛——它不是华丽的誓言,而是黑暗中的相互扶持,是触觉里的温暖,是平凡日子里的相依为命。

来源 甬派客户端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