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议期间,医学专家们围绕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相关科研、临床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一系列相关公益活动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包括公益科普、义诊、免费筛查等。
5月18日,在“世界子痫前期日”前夕,第三届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会议期间,医学专家们围绕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相关科研、临床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一系列相关公益活动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包括公益科普、义诊、免费筛查等。
“世界子痫前期日”(World Preeclampsia Day)是由子痫前期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发起的疾病关爱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子痫前期的认知和关注。2025年5月22日是第9个“世界子痫前期日”。
本次大会由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同主办。
开幕式上,宣传片《擎光而行》回顾了人类百余年来在子痫前期疾病认识与诊治管理上的探索历程,多名中国医学科学家在子痫前期科研领域的贡献被展示与致敬。
其中包括李笑天教授牵头的“中国孕产妇子痫前期风险预测研究(ChiPERM)”项目,潘昭颐教授牵头的“早发型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使用阿司匹林与二甲双胍的比较:一项双盲三臂随机对照试验(AVERT)”项目,陈敦金教授牵头的“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筛查防控中心项目”等,这些基于中国人群数据的研究,为子痫前期诊疗标准制定、高质量科研团队建设及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支持。
大会主席、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李笑天教授指出,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最具危害性的类型,其发生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但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PE的预测与预防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早期预测中的应用显示出良好前景。
然而,对于晚发型PE的预测仍面临诸多挑战。李笑天教授强调,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的综合分析,将为PE的分型、机制探索及精准防控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推动临床管理的科学化与个体化。
大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罗琼教授介绍,子痫前期是孕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大约在3%-8%,不仅对母亲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
罗琼指出,每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近50000人死亡,它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血液系统、肾脏、肝脏及胎儿胎盘等各个器官以及脏器发生并发症,是中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也是产科临床的难点热点,需要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大会邀请了黄荷凤院士、杨慧霞教授、陈敦金教授、李笑天教授、漆洪波教授、潘昭颐教授、罗琼教授、Aris教授、Daljit教授、段涛教授、胡娅莉教授、王谢桐教授、颜建英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吸引了300多位国内产科专家参加。
“世界子痫前期日”今年的主题为“Ask Me About Preeclampsia”( 子痫前期,有问必答),大会积极响应第九个“世界子痫前期日”主题号召,启动了全国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公益科普、义诊、免费筛查等,将在全国陆续开展。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来源:南都N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