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的阳光正暖,互联网营销师小凡(化名)结束昨晚的直播工作后,熟稔地走进爱心传职工服务中心。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专注地摆弄着沙盘中的微缩景观,紧绷的面容渐渐舒展。“每次来都像给心灵做次SPA。”擦拭着手中的小树沙具,他眼角的笑纹里盛满轻松。
四月的阳光正暖,互联网营销师小凡(化名)结束昨晚的直播工作后,熟稔地走进爱心传职工服务中心。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专注地摆弄着沙盘中的微缩景观,紧绷的面容渐渐舒展。“每次来都像给心灵做次SPA。”擦拭着手中的小树沙具,他眼角的笑纹里盛满轻松。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锦工慧心”项目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提升职工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抓手,创新实施“锦工慧心”职工心理关爱服务项目。通过科技赋能、专业助力、资源汇聚,为职工编织了一张覆盖全面、响应及时、服务专业的心理健康防护网,成为“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建设征途中的璀璨明珠。
从“心”出发:
“三维”创新构筑职工心灵成长新生态
2020年,在成都市慈善总会支持下,成都市锦江区总工会率先启动“后疫情时代下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平台”项目,通过精准调研、智能测评、云端课堂等创新实践,将“锦江群团”公众号打造为职工心理服务的“云窗口”。四年淬火成钢,2023年4月,“锦工慧心”职工心理关爱服务项目品牌破茧而出,标志着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完成从试点探索到体系化建设的华丽转身。
如今,“锦工慧心”项目打破传统心理服务的被动性,让心理健康服务从“应急消防”升级为“长效免疫”,实现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三维”创新。
服务模式创新:构建“线上即时响应+线下深度介入”的全时空闭环服务网络,让心理关怀触手可及。
服务主体创新:开创“工会搭台、专业唱戏”的新格局,引入优质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级。
服务内容创新:策划“四进”服务矩阵,设计五“心”课程,精准对接职工心理需求光谱。
模式升级:
“云端测评”+“线下关怀”
织密全时空心灵防护网
数字化赋能,为心灵装上智慧“警报器”。锦江区总工会依托“锦江·群团E家”小程序,推出“指尖上”的心理体检服务。职工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完成涵盖躯体化、焦虑、抑郁等9大维度的专业心理测评。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精准绘制职工“心理画像”。三年来,累计为职工提供测评并形成心理分析报告15000余人次。
科普短视频《精神内耗的本质是什么》
“线上测评只是第一步,线上科普则进一步提升职工心理素质,破除职工心理的‘隐形墙’。”关闭测评界面后,锦江区爱心传职工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补充说,“锦江区总工会联合官方媒体拍摄的10期心理科普短视频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打破职工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壁垒。来自各领域的专家通过‘看图识人’‘压力解码’等生动形式,让心理健康知识触手可及,真正走进职工心里。”
云端守护在前,心灵驿站的线下支持紧随其后,二者紧密配合,构筑起“锦工慧心”心理服务的完整闭环。
据介绍,锦江区总工会高标准建设的锦江区职工“三中心”、爱心传职工服务中心、书院职工之家、“小牛哥·刹一脚”驿站等11个枢纽型、功能型职工心灵驿站,为职工打造了一处可以随时停泊、卸下重负、重新蓄满前行力量的温馨港湾。
这些心灵驿站分布在职工密集的区域,面向职工群众免费开放公益心理咨询。部分驿站还设有正念放松、图画识心、拳击宣泄、沙盘疗愈等多个功能区,满足职工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为职工量身定制个性化心理服务,精准纾解“心里事”。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职工10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500余小时。
线上“智慧服务”与线下“心灵驿站”的关爱,如同为职工的心理健康搭建了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便捷的线上评估,一头延伸到温暖的线下关怀。
协同赋能:
“工会搭台”+“专业唱戏”
奏响心理关爱“交响乐”
“单靠工会力量有限,必须借专业‘外脑’提升能级。”为此,锦江区总工会吹响人才集结号角,联动四川师范大学、辖区医院及专业机构,组建了一支由20余名成都本土持证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执业医师、家庭教育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组成的“锦工慧心”职工志愿服务队。
锦江区总工会举办的自我探索心理团辅活动
这支“心理智囊团”深入企业、社区,用专业服务为职工解开心结。其中,在爱心传职工服务中心开展的心理团辅活动,已精准帮助124名职工有效化解心理困扰;发放的“慧心福礼”职工心理服务礼包,正向引导1000余名职工自主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慧心福礼”职工心理服务礼包
锦江区职工心灵驿站地图、情绪卡片、21天线上正念音频课程卡……这些精心准备的服务礼包,将“专业服务”与“自助工具”巧妙结合,既彰显心理关爱的专业深度,也传递出贴心的服务温度。
内容拓展:
“四进”矩阵+五“心”课程
点亮职工心理“能量站”
如何让心理服务从“千人一面”转向“量体裁衣”?锦江区总工会的答案是以精准化、分众化服务为导向,打造“四进”服务矩阵,配以“五心”课程体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心理关爱网络,让心理服务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位职工的心田。
分层课程进企业,激活职场“心”动能。面向企业职工差异化需求,设计“慧心”减压、“真心”沟通、“美心”形象、“爱心”急救、“润心”健康五大课程模块,通过100余场“进企业”活动惠及23000余人。从金融白领的“职业倦怠”疏导到制造业员工的“情绪管理”训练,课程直击职场痛点,助力职工积蓄心理资本。
流动驿站进商圈,温暖新业态“赶路人”。聚焦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高流动性特点,将“慧心驿站”搬进商圈楼宇、户外劳动者站点。心理咨询师“上门问诊”,用沙盘疗愈疏解婚恋焦虑,以正念训练缓解配送压力,让“在路上”的劳动者也能享受“到身边”的服务。
“心”服务“援藏区”,续写“心情谊”。联动炉霍县总工会、炉霍县中学等单位,面向干部职工推出“锦炉暖心 逐光而行”、“锦炉携手 护苗育心”心理帮扶,将高原干部的心理“缺氧”转化为干事“氧分”,推动锦江对口帮扶炉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业讲堂进机关,锻造干部“心”韧性。针对机关干部,锦江区总工会联合区委组织部量身打造“锦工慧心”干部职工心理素养提升讲堂,通过十二期专题培训,帮助干部职工破解职业倦怠、重建工作效能,为锦江区高质量发展锻造出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与情绪共处 建构心韧性”主题的“锦工慧心”干部职工心理素养提升讲堂现场
翻开“锦工慧心”三年的成长画卷,锦江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感慨万千:“从单一服务到多元体系,我们实现了工会心理服务的转型升级。”这种融合专业与温情的心理服务体系,持续守护职工心理健康——晨光中开展的心理咨询,深夜里仍亮着灯的驿站,移动端随时可查的心理锦囊,共同见证着压力纾解、心理重建的服务成效。
在这条充满温度的创新之路上,“锦工慧心”为新时代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树立了标杆,同时彰显了工会组织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中的创新智慧与担当。
接下来,锦江区总工会将持续深耕“锦工慧心”品牌,围绕专业强化、服务拓展与体验优化三方面,系统推进心理服务升级。一是强化专业根基,完善驿站工作人员培训体系,打造“心理服务精兵”;二是延伸服务链条,实现从职场心理到家庭关系的全覆盖;三是优化服务体验,打造职工信赖的心理健康支持平台。让优质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更多职工群众,为“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建设注入暖心力量。(彭江琳)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