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5:11 2

摘要: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自治区、锡盟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推进 “六个工程”,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

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自治区、锡盟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推进 “六个工程”,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步前行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8.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212人,人口出生率2.97‰;死亡人口182人,人口死亡率2.55‰。人口自然增长率0.4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2%。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3.6万人,乡村人口0.1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5%。

二、农牧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作物播种面积115公顷,比上年增长17.8%。蔬菜产量11570吨,比上年增长0.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5.4%。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总产值下降27.75%;其他经济类型总产值增长49.78%。分行业看,轻工业产值增长11.99%;重工业产值增长58.26%。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精制食用植物油完成4670.98吨,增长2.38%;无毛绒加工609.49吨,增长3.58%;铁精粉加工218.29万吨,增长9.73%;供热量完成299.56万吉焦耳,增长15.36%;萤石粉完成4.65万吨,增长57.36%;球团加工50.12万吨,增长228.87%;冻肉加工1509吨,实现净增长;饲料加工1.32万吨,下降9.29%;风光伏发电量完成46026.16万千瓦时,下降25.09%;水泥生产22.5万吨,下降29.47%;毛油加工2149.26吨,下降39.7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润0.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4.75%。资产负债率75.85%。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施工企业2户。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9.59亿元,比上年下降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2%;金融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5.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9.33亿元,增长0.7%。

全年公路货运量522.91万吨,比上年增长64.5%。公路货物周转量29.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3%;公路客运量7.77万人,比上年下降76.4%。公路旅客周转量0.2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7%。民航货邮吞吐量110.61吨,比上年增长83.7%;民航旅客吞吐量31.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3%。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04万户,增长5.4%。移动电话普及率169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3.31万户。

全市快递业务收入2855万元,比上年增长56.3%。快递业务量2520.8万件,增长65.5%。其中,快递业务进港量2175.9万件,增长68.5%;快递业务出港量344.9万件,增长48.8%。

五、国内贸易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饮料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6%、15%、15%、14%、1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2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215.17%;非国有投资下降3.76%。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8.3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73%。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77.7%,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七、对外贸易

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105.49万吨,比上年增长9.4%。其中,进口1564.12万吨,增长6.7%;出口541.37万吨,增长18.1%。口岸进出境人员258.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9%。其中,进境129.4万人次,增长73.5%;出境129.41万人次,增长7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61.91%。其中,税收收入3.95亿元,增长75.79%;非税收入0.57亿元,增长4.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9亿元,比上年下降4.14%。其中,民生领域支出10.69亿元,下降6.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6%;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6%。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91亿元,比上年下降2.37%。赔付支出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5%。

年末,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保险机构1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九、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5677元,比上年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42元,增长4.2%;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16元,增长3.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7:1。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819元,比上年增长2.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845元,增长2.2%;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47元,增长4.0%。年末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5.3%;农牧区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2%。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96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6311人;灵活就业参保4170人;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参保人数3415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1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万人,参保率达到100.4%。

十、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学技术支出有效投入,全年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4项,拨付项目资金71.6万元;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班级数14个,专任教师60人,国内学生262人,留学生10人,毕业生273人。普通中学3所,班级数85个,专任教师420人,全年招生1172人,在校生3748人,毕业生1056人。小学5所,班级数120个,专任教师358人,全年招生623人,在校生4434人,毕业生796人。幼儿园7所,班级数73个,专任教师196人,全年招生589人,在校生2179人,毕业生734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14%。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所。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8所;个体门诊54所。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7人;注册护士194人;技师(士)46人;药师(士)2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2人。

十一、文化和旅游

年末全市共有乌兰牧骑1支、文化馆1座、图书馆1座、博物馆1座。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4%。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总用水量1286.3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

年末全市草地面积558.19万亩、林地面积2.7万亩、湿地面积7.21万亩。

全市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个。其中,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535.2公顷。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

全市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为规上口径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客货运量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民航部门;电信、电话、互联网数据来自通信部门;商品房销售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外贸易数据来自商务局;财政收支、金融和保险数据来自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科技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和旅游数据来自文体旅游广电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农牧和水务局;林业和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盟生态环境局二连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