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冻食品之王”,要登陆港股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4:58 2

摘要: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9,521,4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文丨泰罗

近日,安井食品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9,521,4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在2023年及以前,安井食品营收、净利润均保持高增状态。步入2024年以后,安井食品业绩却有失速风险。

安井食品2024年营收为151.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0亿元增长7.7%;净利为14.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78亿元增长0.46%;扣非后净利为1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66亿元下降0.45%。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3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7.55亿元下降4.13%;净利为3.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8亿元下降10%;扣非后净利为3.4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亿元下降18%

安井食品业绩变脸,可能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事实上,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速冻米面行业便开启了“价格战”。

据中国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数据,2023年速冻米面价格同比下降5%-8%,行业陷入“以价换量”恶性竞争。2024年,战火愈演愈烈,水饺、汤圆、馄饨、包子、点心为首的米面5大主力品类全部面临“量价齐跌”局面,尤其是第二季度市场规模整体下滑了近10%。

在收入预期不佳之下,下游消费者需求不振,更趋向于购买低价优质产品,冻品企业纷纷降价抢市场,反过来又驱动通过原料替代等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产品品质或有下降,消费者流失现象有所加大,行业陷入负面循环。

冻品行业之所以陷入“价格战”糟糕局面,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是行业竞争壁垒本身就低,盈利能力不佳,一旦下游需求不振,企业便会拿起价格武器来争夺有限的市场。

这对行业排名第一的安井食品同样不利。一方面,速冻产品过于同质化,安井食品也无法依靠品牌力来应对行业白热化市场竞争,只能随大市降价、内卷。

另一方面,包括安井食品在内的速冻企业主要客户群为B端餐饮业,而后者追求控制经营成本,几乎不会给品牌溢价。且一旦遭遇盈利下滑,反而会进一步压降速冻产品价格,导致速冻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C端用户,速冻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为商超(占比超过70%),但近些年商超渠道整体因电商等多方面冲击,业态面临萎缩,包括安井在内冻品企业销售均受到不小冲击。

虽然冻品企业可以发展电商,但始终无法完全弥补线下零售端的萎缩,因为线下购买有一定比例是因场景临时起意进行消费决策。

除行业内卷式冲击外,安井在产品创新上也越渐乏术,不利于业务增长。此前,在米面冻品市场,公司避开三全、思念市占率很高的饺子、汤圆,聚焦手抓饼、蛋饺、红糖发糕等核心单品进行差异化竞争,保持了不错增长。而后,竞争对手也逐步发力这些品类,安井差异化竞争策略也逐步变成了同质化。

另值得一提的是,安井食品还屡发食品安全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在安井速冻食品中吃出了异物,甚至有部分食品尚未拆封就已经变质腐坏。

总体来看,安井食品速冻米面、调制食品为首的业务基本盘遭遇不小经营挑战。在市场规模趋于萎缩的大背景下,该业务想要逆势高增就没有了坚实基础。

过去几年,安井冻品基本盘已有放缓迹象,管理层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预制菜业务,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安井食品预制菜主要是通过“安井”、“冻品先生”、“安井小厨”、“洪湖诱惑”及“柳伍”等品牌销售小龙虾、小酥肉、虾滑、牛肉、羊肉卷、蛋饺及酸菜鱼等产品。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安井食品在中国预制菜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9%,超过该市场第2名至第4名的市场份额总和。

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已然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从2024年开始,该业务大幅放缓。上半年,预制菜收入为22.08亿元,同比增速从2023年同期的58.2%回落至0.4%。

可见,安井食品预制业务也遇到了瓶颈。那么,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为何大幅放缓呢?

从行业整体来看,预制菜市场在近年来发展并不如预期,其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市场需求、消费者认知等诸多因素。

首先,预制菜主要客户为B端餐饮业,占比约为80%。然而,近年来餐饮行业受消费分化等因素的冲击,需求疲软,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规模餐饮企业营收同比下滑2.9%,利润同比更是暴跌88%,净利润率仅为0.37%。

在生存压力下,餐饮企业有驱动力要求预制菜企业降低价格。这不仅压缩了预制菜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使得行业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价格战”也难以避免。

其次,在C端市场,预制菜本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过去两年,多起负面舆论事件,如学校使用预制菜、小杨哥“糟头肉”等,让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产生质疑,将其贴上了“添加剂多”“不健康”的标签。

此外,预制菜的工业化属性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现做现吃”理念存在冲突,也一定程度上导致预制菜在C端渗透率低于市场预期。

据艾媒咨询数据,超七成消费者对餐厅使用预制菜感到不适,这进一步限制了预制菜在C端的推广、销售。更为夸张的是,在2024年7月,南城香、兰湘子等15家连锁餐饮品牌,建立了“反预制联盟”。

可见,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增长放缓,是行业整体面临困境的缩影。无论是B端市场的盈利压力,还是C端市场的信任危机,都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来源:市值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