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方寸之间托起指尖交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4:58 2

摘要:在音乐艺术的圣殿中,一把优质的提琴既是演奏家的灵魂伴侣,亦是匠人智慧凝结的艺术珍品。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殿堂,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依托六十载历史积淀,创新教学模式,放眼全球视野,在制琴领域镌刻下独特的中国印记。从破土萌芽到誉满国际,一代代央音人以木为纸、以刀

在音乐艺术的圣殿中,一把优质的提琴既是演奏家的灵魂伴侣,亦是匠人智慧凝结的艺术珍品。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殿堂,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依托六十载历史积淀,创新教学模式,放眼全球视野,在制琴领域镌刻下独特的中国印记。从破土萌芽到誉满国际,一代代央音人以木为纸、以刀为笔,谱写着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共鸣的时代篇章。

为何看似冷门的提琴制作专业能绽放独特光芒?从木屑纷飞到琴声悠扬,中国制琴师们如何将工作台上的精雕细琢化为国际赛场的璀璨奖章?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高彤彤,跟随他的讲述聆听刻刀与年轮背后蕴藏的中国智慧与匠心传承。

六十年匠心 从萌芽到国际标杆

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的历史可溯至1960年。彼时学校开创性设立乐器制造专业并首招10名学生,在音乐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为中国提琴制作播下火种。专业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停办波折,但传承始终未断。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室成立,为专业发展迎来新的转机。1988年,郑荃老师留意归国,主导建立大专层次教育体系。次年,专业正式成立,标志着学科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高彤彤介绍,历经甲子耕耘,如今提琴制作专业已构建了覆盖附中、本科、研究生“十年一贯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独特教育模式。

▲ 高彤彤教授在进行现场教学

“从附中起始的阶梯培养,既保障了生源质量,更能系统锤炼制琴技艺。”高彤彤强调,与职教体系不同,该专业坚持“技艺与学养并重”的育人理念。课程涵盖音乐声学、木材学、制图工艺、油漆制作及演奏实践五大维度,艺术实践周更将理论转化为创作力。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成为中国提琴制作教育的中流砥柱。

▲ 提琴制作研究中心教学区

精锐团队 传承与创新的双轨驱动

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目前拥有6位专业教师,均为学校自主培养的精英,其中3位硕士生导师构成核心教学梯队。在教学模式上,专业独创“师生互选+青蓝共育”机制:研究生阶段实施双向选择制度,实现因材施教;本科及附中推行双导师制,由资深教授与青年教师协同授课,同步传承制琴技艺与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确保了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支精锐团队的引领下,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的教学水平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

多元共育 制琴教育的破界之道

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在教学上坚持多元化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深厚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打破传统工艺边界,将提琴制作实践与音乐声学、木材学、漆艺化学等理论深度融合。“漆料不仅是保护层,更是声学振动的催化剂。”高彤彤以特色漆艺课为例,阐释学生须同步掌握树脂化学特性与艺术表现力,使每把琴兼具科学精度与审美表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提琴制作的科学原理,为制作出高品质的提琴奠定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每年举办的艺术实践周活动,让学生与演奏家、社会各界人士近距离接触,为他们的提琴进行“体检”,在实践中感受专业价值,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专业还与央音科技公司等企业合作,将教学成果推向市场,努力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 学生在进行提琴修复

人才辈出 小众专业的广阔天地

凭借卓越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就业率多年保持100%,构建起“创业—守业—传业”三维生态。“许多毕业生选择成立自己的精品工作室,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独立完成提琴的制作、营销和推广。”高彤彤颇感欣慰地说,“在提琴制作领域,一位优秀的制琴师可以凭借个人能力撑起一片天地,从选材、设计到制作、销售都能独立完成,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部分毕业生还进入乐团,负责乐器的维护、保养和修复工作。在乐团中,提琴作为重要的弦乐器,其状态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因此对专业维护人员的需求十分迫切。还有的毕业生在琴行、制琴企业等相关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或担任技术总监,或从事艺术指导工作,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优秀毕业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在国外大师的提琴工坊中担任助理,凭借出色的表现逐渐获得认可,有的已经成为国际人才交流的典范。

全球对话 技艺交锋与世界共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接轨,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专业师生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成为展示中国提琴制作水平的重要窗口。

在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的师生多次参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他们制作的提琴作品不仅在制作品质上得到认可,更在演奏品质上展现出卓越水平,助力演奏家在国际演奏赛事中斩获金奖。专业教师更是跻身意大利克雷莫纳国际评委席,标志着中国制琴标准获世界权威体系认可。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专业与多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意大利等提琴制作圣地的院校签订合作意向书,开展双向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邀请国际一流大师到学校讲学,举办“丝路传琴”“中意文化年”等国际交流活动,将国际先进的提琴制作文化融入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际前沿的艺术氛围,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也不断扩大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成为国际提琴制作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蓝图 守正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以“工具即艺术”的理念打造顶级工作场域。工作室由意大利设计师精心打造,整体设计现代科学,工作台均采用世界顶级品质;工作室环境严格恒温恒湿,以文物养护的敬畏之心守护提琴木材的声学活性。

除了现代化的工作室,专业还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制作工具与模具。例如,工作室收藏的部分制作工具与意大利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的同款,是世界上已知的三大拥有“百年系统制琴工具”的权威机构之一,这些工具不仅见证了提琴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观的实物教材。

此外,中央音乐学院通过与奇美博物馆独家签署《提琴资源共享协议》,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数码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深入研究世界名著提琴,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提琴制作工艺,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参考。

面向未来,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将持续深化“传承为基、创新为翼”的发展理念。高彤彤将其总结为几个方面:在人才培养层面,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致力于培养更多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制琴大师。同时,专业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为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在学科建设层面,将积极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推动提琴制作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在提琴制作中的应用,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专业还计划建立提琴制作博物馆,展示提琴制作的历史文化和工艺发展,成为传承和弘扬提琴制作艺术的重要基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层面,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与更多国际知名院校和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夯实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平台。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联合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专业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的提琴制作专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央音乐学院供图)

责编:武玥

来源:文旅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