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以前,陇西酒坊用小米酿造黄酒。清末,始酿白酒,原料以高粱为主,制麯用大麦、小麦、青稞等。设备为麯室、酒窖、灶台、蒸锅、冷缩锅、 木瓶、酒匙、麯模、酒坛、酒柜等。方法与外地同,俗称烧坊,为家庭手工业。民国21年 ( 1932年 ),有 6 家经营。民国31年
民国以前陇西的酒坊
民国以前,陇西酒坊用小米酿造黄酒。清末,始酿白酒,原料以高粱为主,制麯用大麦、小麦、青稞等。设备为麯室、酒窖、灶台、蒸锅、冷缩锅、 木瓶、酒匙、麯模、酒坛、酒柜等。方法与外地同,俗称烧坊,为家庭手工业。民国21年 ( 1932年 ),有 6 家经营。民国31年 ( 1942年)发展到22家,产品销兰州、岷县、临潭等地。以永丰积、源发茂、合裕永酿制较早,源发茂在兰州开设“荣盛源”酒庄, 销量较大,1949年后逐渐停业。
概 况
1956 年,陇西酒精厂在陇西文峰镇火车站道北筹建,属食品工业部。1957 改属甘肃省工业厅,1960 年归省轻工业厅,1969 年划归定西地区管理。1986 年1 月,成立陇西酒精厂分厂陇西酿酒厂。1987 年4 月,成立陇西酒精厂分厂新陇联营葡萄酒厂。1989 年11 月,陇西沙棘酒厂并入陇西酒精厂。1997 年,甘肃陇西酒精厂改制为国有控股有限公司,称“ 甘肃陇西渭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2000 多万元,占地面积22 万平方米,配套深水井8 眼,有职工1048 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36 名。下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4 个: 甘肃渭水酿酒有限公司、甘肃陇西渭水经销有限公司、甘肃陇西渭水工贸有限公司、甘肃陇西新陇葡萄酒有限公司,分公司4 个:甘肃陇西酒精公司、后勤公司、二氧化碳公司、蛋白饲料公司。
生产经营
1986 年,陇西酒精厂年产96°酒精15619 吨。1990 年前的12 年,三级酒精连续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2 年,生产发醇酒精23561 吨。1994 年,酒精生产高达23791 吨,食用酒精被省经贸委、省质量管理局评为“ 甘肃省首批名牌产品”。至2005 年,食用、医药酒精生产能力达2. 5万吨,累计生产酒精243475 吨。
陇西酒系列产品
1986 年1 月20 日,陇西酒精厂将原一、二白酒车间合并成立陇西酿酒厂,加大白酒生产,当年白酒产量达862 吨,“ 陇花”牌陇山大曲投放市场,得到消费者认可。翌年,陇山大曲酒被甘肃省经济委员会评为省优质产品,白酒产量达1203 吨。1988 年12 月,陇花牌系列酒陇山头曲投放市场。1989 年,茅型陇花特曲、陇花二曲投放市场。1991 年,陇花大曲获省优产品。1994 年,投资1621 万元扩建年产1 万吨白酒生产技改项目,其中设备购置45 万元,是年建成投产。1997 年, 渭水佳醇、渭水醇酒投放市场。1998年,开发出渭水古酒、渭水液。1999 年12 月16 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 渭水”牌精品渭水醇酒、“ 陇花”牌陇花特曲酒全国食品行业“ 质量信得过产品” 证书。2000 年,陇中缘、陇原福、陇花大曲投放市场。渭水醇酒、陇中缘酒在10 月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参展,获最受欢迎产品。2001 年,特制陇原岁月、精品陇原岁月,珍品陇原岁月、三星陇花特曲上市。2002 年,特制陇中缘、李氏宗亲、双喜陇原福投放市场。2003 年,金陇花特曲、巩昌雄风、激情陇原岁月酒面市。2004 年,黄土地、精酿李氏宗亲、银陇花特曲、茅型陇花特曲、五星陇花特曲酒面市。
2005 年,酒精厂具年生产白酒1 万吨、食用二氧化碳2000 吨、葡萄酒300 吨、杂醇油100 吨能力。1986 年至2005 年,累计生产白酒13298 吨、酒精243475 吨、二氧化碳11773 吨、杂醇油2000吨、葡萄酒600 吨,完成总产值10479. 1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6431. 2 万元。其中1986 年至1992年,实现工业净产值19538 万元;1993 年至2005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79. 1 万元。1986 年至1992 年,年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2323 元∕人。1991 年10 月,省政府授予“ 甘肃省一级企业”称号。
饮料和纯净水生产
1987 年4 月,陇西酒精厂成立新陇联营葡萄酒厂。1991 年,生产葡萄酒83. 17 吨,年产品销售收入13. 3 万元。1992 年,生产量12 万吨,产品销售收入11. 1 万元,有职工232 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750 元/人。1993 年,产量增至52 吨,产品收入32. 1 万元。至1999 年,累计生产产品422. 27 吨,实现销售收入146 万元。1988 年,陇西沙棘酒厂在文峰乔家坪建成投产,有职工134 人,其中工业生产人员121 人,年产127 吨沙棘酒,年产值106 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3 万元,实现工业净产值36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910 元/人。翌年11 月27 日,并入陇西酒精厂,为分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共生产经营3 年,累计生产沙棘酒140 吨,沙棘果汁875 吨,完成产值280 万元。1989 年,陇西酒精厂生产无酒精汽水35 吨,至2005 年,累计生产200 吨。1996 年,甘肃参参保健饮品有限公司选用陇西产党参为原料,购置易拉罐自动灌装生产线生产“ 参娃”饮料,销往本县及周边县,2001 年停产。
1998 年,雅安纯净水在县城、文峰面市。1999 年,陇西渭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0. 5T/m两级反渗透纯净水生产线建成。2002 年,2T/m 两级反渗透纯净水生产线建成,年产纯净水2000 吨。2001 年,美星纯净水在县城北关投产,年产纯净水3 万桶。
改制
陇西酒精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是西北地区酒精工业的标杆,但1990年代后陷入多重危机。1. 体制性负担:企业需承担近千名职工的社保负担,人力成本比私企高40%,且面临私企“一厂两制”的不公平竞争(每吨酒精成本高出300元)。 2. 设备与环保压力:至1990年代末,设备数控化率不足15%,远低于行业标准;2003年国家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后,污水处理改造需投入1500万元,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 3. 市场竞争失势:2000年后白酒行业市场化加剧,传统生产模式难敌新兴品牌,最终于2014年进入改制重组阶段。
天马酒业系列产品
2014年7月,甘肃省启动战略性重组: 1. 跨系统合并:原陇西酒精厂与省属物资系统陇西材料站合并,组建“陇西天马酒业有限公司”,性质仍为国有企业。此举通过国有资本整合避免了私有化风险,保留了品牌血脉。 2. 产品矩阵重构:在保留经典产品“陇花特曲”的基础上,开发“李氏宗亲”“陇原岁月”等新系列,形成覆盖低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矩阵。2021年销售额达1653万元,同比增长45%。 3. 管理机制调整:改制后剥离非核心资产,专注白酒生产与物流业务,同时通过答谢会等形式巩固本地市场。
文化赋能与工业遗产转型
改制后的核心策略是通过文化价值挖掘实现产业升级: 1. 地域文化IP开发: 融入李氏文化(陇西为李氏祖源地),推出“李氏宗亲”等品牌,并改编《陇西·陇花》等文化符号强化品牌溢价。 挖掘“101散酒”等历史符号,但因早期工艺文献匮乏,需进一步整理企业档案。 2. 工业遗产活化: 将旧厂区改造为酒文化展示基地,包括储酒酒窖、老设备陈列馆等,2024年工业旅游项目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亿元。 规划“工业之旅”项目,结合博物馆、研学基地等业态,探索酒旅融合路径。 3. 工艺传承与创新: 坚持纯粮固态发酵工艺,沿用陶坛地窖储存技术,保持“窖香浓郁、绵甜爽冽”的传统风味。 部分生产功能转移至新厂区,原址作为工业遗址保留,成为陇西三线建设记忆载体。
工业遗产
来源:微美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