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题记:章开沅先生是一个至纯至性充满爱心的人,主张好教师要做到以爱满天下为己任。求真务实是他一辈子的学术追求,是他立身之本与管理之道。他认为: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对教育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爱是教育的灵魂,大学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遵循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董泽芳
章开沅先生的大学精神和教育情怀
——《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读后
题记:章开沅先生是一个至纯至性充满爱心的人,主张好教师要做到以爱满天下为己任。求真务实是他一辈子的学术追求,是他立身之本与管理之道。他认为: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对教育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爱是教育的灵魂,大学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遵循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章开沅先生
近日,由周洪宇、党波涛整理的《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一书正式出版发行。笔者有幸第一时间拜读该书。该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辨性、实践性、可读性。该书16章,除前两章简要地回顾了章开沅先生早期的生活与求学、从教与治学的经历,及后一章晚年忆故人外,主要总结了他任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的教育理念、发展思想和改革实践。基于本人从事多年的高等教育研究与大学管理工作的经验,特别谈谈从书中感悟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章先生的品格与精神。
《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周洪宇、党波涛整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一、爱满天下的教育人生目标
章开沅先生是一个至纯至性充满爱心的人,认为好教师要做到以“爱满天下为己任”。他爱教育。他说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关系全人类未来发展的大业,教育要成为引领风气的先导,不仅是社会风气改变的先导,还是社会各方面改善改进的先导;他视教育为一生的最大寄托,希望全社会的有识之士都参与进来,进行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共同谋求全人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不断开拓教育新局面。他爱教师职业,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他最重要的人生追求,也是最大的幸福源泉。他爱学生,认为爱生是教育的本源,所谓“以生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性为本。他最喜欢那些朝气蓬勃的本科生,常常说一见本科生就疯了,担任校长后,虽然不再为本科生授课,但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几乎每年新学年开学时,他都不顾高龄为新生做演讲,常常以自己的大学学习经历与治学研究为例子,教育青年学子做人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加强自身品格修养,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他勉励当今大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不要在学校与专业上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要少埋怨些环境,多要求些自己;要学会理性的独立判断,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爱青年学者,把他们视为希望之所在。他立志做一个铺路石子,为青年学者成长铺平道路,尽量让青年学者走的更稳更快更远;他还把自己的一生比作一只勤勤勉勉的老母鸡,每天到处寻找食物,一旦发现有昆虫和稻米之类,就呼叫小鸡前来啄食。他热爱教师,刘武老师英年早逝,他特地撰文悼念;他热爱学校辛勤工作的工人,为怀念园林工人姚水印老师傅,他专门撰写了感人肺腑的回忆文章;他爱学校的一切,提出要珍爱校园草木花卉,及至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人世间一切真善美事物。
章开沅先生的大爱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出自本能的博爱,更是缘于他一以贯之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关爱,以及在社会中培养出的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他回忆在早期生活中,时逢战乱,家无定所,个人多经挫折,如在国立九中因写杂文说自由被勒令退学、转学王家坪因对教官提意见再次被开除、流落川江当船工、浪迹重庆苦抄文、铜梁从军关禁闭的日子里,虽产生过悲观,但没有厌世,而是始终热爱这个祖国,热爱现实生活。他庆幸在读书中结识了多位好老师,教会了他读书做人的道理;他庆幸在艰苦环境读书,可以倘佯于一个高尚而美好的精神世间,可以在求知中感受愉悦。晚年他自称是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他对于未来既不悲观更非绝望,而是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正义之士站出来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批判战争;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人追求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勇敢者不怕苦难挫折、到世界上依然贫困的地区进行各种形式的救助;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热心人成为地球和自然的环保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看到很多以公益为目标的各类非政府组织,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他认为这些就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最终希望。他非常珍重与珍惜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培养出来的,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以爱满天下反馈社会。
二、求真务实的教育价值追求
求真务实是章开沅先生一辈子的学术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学者要超越世俗,摒弃名利,保持对学问的纯真与虔诚,工作对于学者来说,奉献高于谋生,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其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正所谓“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唯有如此,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出违心之言。他说史学最宝贵的品格是诚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求实与存真,如果离开实与真,史学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他从不讳称自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精华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而不是故步自封。他在学术上一点也不保守,更不守成,而是锲而不舍,敢于创新,敢于争先,不断进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打破自己,实现自我超越。他先研究的是辛亥革命史,然后又研究张謇,再到研究现代化史研究和教会大学史,还有南京大屠杀研究,总是在不断地进入新领域。每一次研究领域的转换,都表现出他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此,他在史学界开辟出一片又一片广阔的学术天地。
求真务实也是章开沅先生的立身之本与管理之道。他的书斋就命名为“实斋”。他以学者任校长,始终保持着一身正气和坦荡胸怀,他不易被“糊弄”,而是善于识破“工作汇报”中的虚假与水分。面对省里主要领导,他敢于直言表达批评意见。他质问大学为什么越走越远,批评大学人文精神严重堕落;他坦言现在的大学自我完善的空间很有限,一些大学校长也缺少自我完善的胆识,一些学校缺少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今天的师生关系存在变异等。他严厉批评现在一些学者在学术上的抄袭行为和学术品格的丑恶,认为学风随世风变坏,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是最可怕、最可恶的现象。现今对教育的最大破坏力,正是作为市场原始驱动力的资本利润追求,还包括日益膨胀的极端个人利益谋求,一切向钱看与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正在迷漫于校园内外,非常令人担忧。他痛心疾首地感叹“校园已经不再是一片净土”,学风问题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而大家追求的唯项目唯论文唯课题唯核心期刊的所谓指标体系,更造成了“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乃至弄虚作假、浮夸成风等弊端,这些不正之风都要纠正。
在真诚而激烈批判之后,章开沅先生也会冷静地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不能就教育谈教育,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超越教育,把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与世界和平需要结合起来,与人类文明危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清楚。他说社会良知和良好的风气主要在校园,人类文明危机的问题,其他社会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引领纠正,改变完善;学校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影响改变社会风气;他一直提倡学校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大力支持和倡议用各种方式揭露大学里存在种种学风不良现象,希望大家要有决心,有勇气,有抱负,敢挽狂澜于既倒。先生的很多思考和建议为当时及后续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
有着七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章开沅先生,认为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对教育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一点非常重要,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有感情的是有灵魂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一定要有爱的流动,教师的爱唤醒学生的爱,教师的爱点燃学生的爱,两者之间绝不是单向的灌输、塑造。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人性为本以爱为本。教育不是工程,更不是项目和流水线上的产品,如果这样就是忘记了人性不同于物性,忘记了爱是教育源头喝一喝归宿,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教育不是流水线,说到底,教育是爱与爱的碰撞,是人性与人性的感染,而不是简单的制作。
章开沅先生认为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好公民”。教育关系人类的命运与未来,从古至今教育最重要的是立德,是树人;培养有品德的人对一个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好公民就是有品德的人,有了好公民,民族才能好,国家才能好,世界才能好。所以,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好的公民。他发现“我们的教育已经生病”,中国教育必须返璞归真,回归到“教人做人”这一最根本的目的上来。先生很赞赏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陈裕光等近代历史上著名大学校长,这些校长都把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放在首位。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才造就了这些名校的诞生。章先生认为,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很重要,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重要,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因此,他强调要着眼培养21世纪的新人,即适应性较强,基础知识比较广博的通才,抑或是专业性特强而知识面较为狭窄的专才。他要求学生既要努力读书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会做人,专业教育与人格教育并重。
章开沅先生说教育应该是慢工细活,把教师比喻为“灵魂工程师”还不够,教育的根本是塑造培养健全的人格。他认为把教师比作园丁更恰当,精心培育花草树木,必须遵循其生长规律,按照季节时令的变化进行栽培,这样花草树木才能健康成长,违背自然规律的急于求成和揠苗助长都是错误的。
四、守正创新的教育改革精神
守正就是尊重规律,恪守正道;创新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章开沅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千头万绪,不容易改,也不能乱改,应该有步骤,遵循教育规律办学,遵循教育常识办学,违背教育规律和常识的教育改革就会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
章开沅先生认为,大学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遵循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他认为现代大学首先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为此,华中师范大学在他的领导下与湖北省仙桃市首创了“一校一县”合作办学的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当时在全国并不多见,大学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的目的;其次要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他要求大学要加大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紧盯世界前沿,瞄准世界名校,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标世界一流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其三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的高素质通才专才,才可以迎接科技革命带来的各种挑战。
章开沅先生提出大学应该肩负国家使命,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大学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大学是充满希望的,大学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他提出大学发展不能贪大求全,一味追求综合性,什么专业都办,这样就什么都办不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把有限的资源用到自己的特色专业和学科上;主政者要懂得教育规律,要有长期主义,久久为功,这样大学才能真正办好。在学校发展方向上,他反对在“高”与“师”上的争论,认为都很重要,于是在教学上提“教学为本”,在科研上提“勇攀高峰”;在专业发展上,主张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形成学校独一无二的办学特色,在特色学科方面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顶尖一流;在课程设置上,他强调既要考虑社会急需的领域和门类,也要考虑长远发展需要的基础课程,两者兼顾,科学设置。他认为教育改革是全方位的,关键是体制改革;学校改革要从学校环境入手,抓好科研与教学改革的“内功”,在人事制度管理上要动真格。他强调“好制度比好校长更为重要”,他经常把校园比作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一直都在,但老师和学生一批批进来,一批批出去,就像连绵不绝的流水,万古常新。世界名校历久弥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在于科学的管理制度。他主张大学要在规范管理中,追求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要实行院校两级管理,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言献策,人人参与,让大学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
读此书,识其人,感受深,收获多,故由衷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并希望该书借助于网络媒体和智能移动媒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中受益。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