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加剪裁度趋势是TRIZ理论中系统进化的重要法则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去除冗余组件或功能,将有用功能转移到剩余组件或超系统中,从而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并提升理想度。该趋势强调“用更少的资源实现相同或更强的功能”,是系统向理想解(零成本、零副作用)迈
TRIZ进化法则解析:增加剪裁度趋势
一、概念与核心原理
增加剪裁度趋势是TRIZ理论中系统进化的重要法则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去除冗余组件或功能,将有用功能转移到剩余组件或超系统中,从而简化系统、降低成本并提升理想度。该趋势强调“用更少的资源实现相同或更强的功能”,是系统向理想解(零成本、零副作用)迈进的关键路径。
剪裁的三条核心规则(根据TRIZ功能分析模型):
规则A:若有用功能的对象被移除,则功能载体可被剪裁(如梳子的功能对象是头发,若剪裁头发则梳子失去意义)。规则B:若功能对象能自行完成功能,则功能载体可被剪裁(如自润滑轴承无需外部润滑装置)。规则C:若系统或超系统其他组件能替代功能,则原载体可被剪裁(最常见规则)。二、技术领域案例
案例1:汽车后备箱传感器系统优化
原始设计:福特汽车通过后保险杠的动作传感器感知用户抬脚动作以开启后备箱,需安装传感器模块。
剪裁过程:
成果:裁剪传感器后成本降低30%,同时提升用户体验(无需抬脚操作),系统可靠性增强。
三、非技术领域案例
案例2:蛋鸡养殖免疫流程优化
问题:传统蛋鸡养殖中免疫流程复杂,导致鸡群应激反应和成本上升。
剪裁逻辑:
成果:免疫成本降低40%,鸡群均匀度提升25%。
案例3:企业管理流程简化
某制造企业原有采购流程涉及3个部门独立运作,存在职能重复。
剪裁步骤:
成果:采购周期从15天缩短至3天,人力成本降低50%。
四、应用步骤总结
功能建模:绘制系统功能分析图,区分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识别冗余:标记低价值组件(高成本/低贡献/副作用);选择规则:根据功能关系选择A/B/C剪裁路径;功能再分配:优先利用系统内资源,其次考虑超系统;矛盾解决:若剪裁引发新问题,结合TRIZ其他工具(如矛盾矩阵)优化。五、延伸思考
剪裁并非单纯“做减法”,而是系统功能的再整合。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该趋势体现为:
硬件剪裁:用算法替代专用芯片(如手机ISP芯片功能由AI算法实现);服务剪裁:SaaS模式将本地服务器功能转移至云端。来源:博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