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1:19 1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凉山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挖“土特产”潜力,积极搭建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让一颗颗饱满的石榴、一个个脆甜的苹果、一把把香浓的花椒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为产业振兴铺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凉山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挖“土特产”潜力,积极搭建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让一颗颗饱满的石榴、一个个脆甜的苹果、一把把香浓的花椒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为产业振兴铺就了一条光明“钱”途。

资源禀赋 “土特产”的天然宝库

凉山地形地貌复杂,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多样,从温暖湿润的河谷到高寒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

安宁河谷作为凉山的“聚宝盆”,凭借年均20℃的温和气温、2400小时的充足日照和肥沃的土壤,成为优质果蔬的理想产区。西昌市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如今已形成克瑞森、阳光玫瑰等数十个品种的规模化种植,果实含糖量高达20%以上,颗粒饱满且耐储运,通过冷链物流远销全国;会理市凭借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培育出“会理石榴”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实单果重量可达1公斤,远销东南亚及中东市场;此外,盐源苹果、雷波脐橙、德昌桑葚、宁南芒果等特色水果也以卓越的品质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水果,凉山的特色农产品还有金阳青花椒、宁南茧丝、德昌板鸭、冕宁火腿、越西豆腐乳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金阳青花椒麻味醇厚、香气浓郁,是川菜不可或缺的灵魂调料;宁南茧丝以其丝质洁白、粗细均匀、弹性好等特点,在丝绸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德昌板鸭外形饱满,体干皮亮,煮熟后肉质呈玫瑰红色,肥而不腻;冕宁火腿经七道古法工序与高原气候淬炼,皮肉紧实如琥珀,精肉细嫩泛玫瑰色。越西豆腐乳经过毛霉、腌制、发酵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有着“细、软、鲜、香”的特殊风味,入口即化,口感醇厚,唇齿留香。

如今,这些带着浓浓凉山特色的“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出大山,走向各地的大型商超。它们不仅是大自然对凉山的馈赠,更是凉山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坚实基础。

品牌建设 让“土特产”声名远扬

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打开市场的关键钥匙。为提升凉山“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凉山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大凉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质量标准,“大凉山”品牌旗下的农产品形象焕然一新,辨识度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大凉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产品数量已达1600余个,年产值达190亿元,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累计创建中国名牌1件、中国驰名商标6件、地理标志农产品112件,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6个,“大凉山”品牌已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为了让凉山“土特产”更好地对接“大市场”,凉山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成功举办“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凉山“土特产”也频频亮相,展销产品供不应求,销售收入、签约协议屡创新高。同时,凉山还在多地设立“大凉山”农产品消费专区专柜,畅通“基地+市场+零售”保供模式,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购买凉山“土特产”。

线上,凉山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借助电商平台的力量,让“土特产”搭上网络快车,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此外,凉山还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活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产业融合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为提高“土特产”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凉山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加大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多元化的加工产品。

会理市围绕石榴开发出石榴酒、石榴汁、石榴果脯等系列产品;盐源县将苹果加工成果汁、果干、苹果脆片等,不仅延长了产品保质期,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雷波县积极探索脐橙产业转型升级,将脐橙深加工与新兴精酿啤酒相结合,成功打造出雷波脐橙风味精酿啤酒……目前,全州已培育壮大集体经济5029个,激活125家州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个农民合作社、2.6万户家庭农场、10万户种养大户发展新动能,农产品加工产值不断攀升。

凉山还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在水果采摘季节,各地纷纷举办采摘节,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水果,同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凉山高度重视“土特产”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在资金扶持上,政府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支持;在技术指导上,积极推行院士工作站、“专家大院+产业园”等创新模式,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人才培养上,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李琼)

来源:凉山政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