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倡导大食物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更加关注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持续性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025・中国作物的多样性”美术作品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开展,旨在通过艺术的视角,拓宽大众对食物来源的认知,展现中
在当今倡导大食物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食物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更加关注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持续性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025・中国作物的多样性”美术作品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开展,旨在通过艺术的视角,拓宽大众对食物来源的认知,展现中国作物多样性之美,践行大食物观。
狭义的作物通常仅指农作物,俗称“庄稼”,主要包括粮食、纤维、油料、饲料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植物种类,而本次展览围绕广义作物的概念展开——广义作物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因特定需求而被人类选择、栽培和传播的植物。本次展览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社会征集美术作品,以原产于中国或在中国有栽培的作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各地超100位美术创作者踊跃参与投稿,经过评选,最终精选出一批优秀作品,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展出。
本次参展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多种类型,所绘植物包含了60余种作物。花生、板栗、大蒜、紫菜薹、鸡枞……这些食材,不再局限于菜市场、厨房和餐桌的场景,而是摇身一变,以艺术作品主角的身份,期待着您的重新审视和再发现。它们是食物,但不仅仅是食物。
当您步入展览现场,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还能深入了解所绘作物的相关知识。每一幅作品旁,都配有对所绘作物的详细介绍,从它们的生长习性、分布区域,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等。您将知晓作物如何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以及在药用、工业原料等方面发挥的价值,进而拓展对这些作物的认知,体会到植物与人类之间紧密的联系,感受到植物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展作者中有美术专业从业者,也有业余爱好者,创作者群体的多元,为展览注入了活力。不拘泥于画种和参展者身份的展览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对多样性的生动解读,与丰富多样的作物相互呼应,完成了一场跨越艺术与自然的对话,彼此映衬,相得益彰。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前来参观,弘扬大食物观,共赏作物之美!
来源:热爱生活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