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苏东坡的《定风波》,那时候是十四五岁的青葱少年,机械的背着老师的讲义和自己肤浅的理解。一晃人生已过半百,今天再一次重读这首词,感受到人生其实真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苏东坡的《定风波》,那时候是十四五岁的青葱少年,机械的背着老师的讲义和自己肤浅的理解。一晃人生已过半百,今天再一次重读这首词,感受到人生其实真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是一个词牌的名字,最早是唐朝宫廷里的演奏的一首曲子的名字,由于当时唐朝边境战乱频繁,定风波从字面上说就是稳定局面形势一片大好之意,这种词的内容主要是舞刀弄枪,基本上都属于边塞系列,后来到了宋朝就变成了固定的词牌格式也就不再打仗的事儿。
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定风波,比如婉约派的词人柳永就用它描写小情小爱,大文豪欧阳修用它来表达人生的感慨,让定风波出名的达到巅峰之作的,我觉得还是苏东坡的这首词,将人生的豁达,从容不迫表达的淋漓尽致。
其实苏东坡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处于人生中的低谷时期,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点丢了性命官职呢也被一摸到底被贬到了黄州,他第一次跌入了人生的谷底。初到黄州时可谓举步维艰,要吃的没有吃的,要住的没有住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从文坛的大腕儿成了有了前科的罪人,居无定所。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苏东坡也没有消沉,而是越挫越勇,没钱买菜,就在东边儿的草地上开垦了几亩良田,挂个牌子写了俩字——东坡,顺道儿给自己的取了个雅号“东坡居士”。
不向人生屈服的他,最能适应环境,“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眼看奔50的人了,被贬到这偏远的基层,可是东坡先生只是感觉到了这长江鱼儿的肥厚鲜美,这竹笋的脆嫩香甜……
这一时期在文学也是登峰造极,先有“寂寞沙洲冷”,又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当然还有这一首酒醉归来赶上小雨儿即兴而作的定风波。
风风雨雨走过50载,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不抱怨过往,不悔恨过去,风雨和苦难只是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强大。只有内心深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晴空万里,其实一切皆是风景……
来源:翼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