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才能赢得更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1:19 1

摘要:中美刚刚结束一轮关税对线,美国采购商正忙着在中国码头扫货,没想到货轮还在黄浦 江 里打转,川普又开始考验双方贸易的血压。

中美刚刚结束一轮关税对线,美国采购商正忙着在中国码头扫货,没想到货轮还在 黄浦 江 里打转,川普又开始考验双方贸易的血压。

这次川普准确定位了目标 ——华为,而且川普向全球客商撂下狠话,意思是都站好队,不听话后果自负!

简单来说,这次川普干了三件事。

一是废了拜登的 “分级制裁”政策;二是封杀华为;三是威胁全球企业,谁帮中国就整谁。

这一套下来,很有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进攻的味道。

三天后,也就是 5月16日,华为云在北京的A I 创新峰会上发布了 Cloud M atrix 384 超节点的六大科技突破。这是算力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核心指标上超越了英伟达最新一代超节点 N VL72 。

这个日子很特殊。国人至今都清晰 地 记得, 6年前的这一天,那个被列入实体清单的至暗时刻。

回头来看,那更像是中国科技强行接受的一次 “成人礼”。

从挣扎求存,到努力追赶,再到超越,华为终于穿越了那条技术探索路上的黢黑隧道,见到了阳光。

其实在教员时代,我们就有自己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单晶制备、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的全过程,中国制造的计算机也都是中国芯。

改开后的 “造不如买”,把半导体产业根基都刨了。技术骨干要么出国,要么改行教书,最惨的被派去看了机房。

入世,是中国自改开后又一次 “市场换技术”大潮。“贸工技”几乎是驮着中国经济一路狂奔。靠着外贸订单上演着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工业化奇迹。

2010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越美国;2013 年,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

但工业奇迹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中国信息产业的命脉,依然捏在西方手中。

从北京中关村的攒机柜台,到上海张江的芯片设计公司,再到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工厂,一场关于技术主权的 “慢性失血”已持续数十年。

但后来大家发现, “贸工技三级跳”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门槛,后两级怎么跳也跳不过去。因为外贸依赖,造成了深深的技术依赖。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 “技工贸”这条路太难走了,鲜少有企业敢 几十年如一日地 走下去,华为算是一个。

华为荣耀时期担任总裁的赵明曾经说过一句话,华为从来都是一个技术过剩的公司。也正是华为的技术,在美制裁的日子里,救了华为自己。

华为早期就确立了 “技工贸”的发展思路,即先技术研发,再工业化生产,最后走向市场化贸易。

1989 年华为遭遇了第一次“断供”,从那时候开始,其技术路线就带着强烈的“生存焦虑”: 没有自主技术,随时可能被国际巨头掐死。

2000年后,华为艰难 地 挺过了 “寒冬”(华为的冬天),持续加大在无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用技术撕开国际市场,到2018年,华为已拿下全球170多个国家的通信订单,手里握着全球最多的5G专利。

2019年5月16日,美国切断芯片供应的消息,像一块巨大的钢板砸进了珠江口。

华为之所以会被针对,是因为它手里掌握着 5G数字基建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让美国陷入了战略焦虑。

他们发现,这次中国人要改的不是科技的一隅之地,而是工业革命的族谱。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可能凭借着这些技术,打通数字经济和 AI技术的通关密码。

从更深层的战略维度上说,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本质,远超出对单一企业的围剿,其终极目标直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争夺。

当人工智能成为重构全球权力格局的终极变量,这场关乎文明兴衰的战略决战爆发已是必然!

这是一场关于 AI即国运的世纪之战,更是一次悲壮的科技长征。

在中国科技的深色天幕上,闪动着前途未卜的点点星火。

这是一场双重维度的科技绞杀!

从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专用 AI芯片组等尖端硬件设备,到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开发工具包及系统服务等软件核心领域,无不被封堵。

禁令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阶段性阵痛,却也加速了中国 AI从应用创新向基础创新的范式跃迁。

华为用 6 年时间完成了从 “备胎转正”到“体系重构”的科技长征:

海思 “南泥湾计划”在断供荒漠中开辟昇腾AI芯片绿洲;鸿蒙系统“四渡赤水”突破安卓围城;“乌江天险”突破软硬件开发工具链,实现全栈工具国产化替代;6万研发大军“强渡大渡河”,自研MetaERP重构企业数字中枢;Gauss DB 数据库在金融核心系统取代 Oracle,打造国产技术“陕甘宁根据地”……

6年, 2000多 个日夜,华为渐渐进化成一块逐渐硬化的钢板。

6年后,美国AI遏制战略再次将目标锁定了华为。其实这次禁令,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 3月份,英伟达的黄仁勋在特朗普的私人住所海湖庄园参加了一场神秘的晚宴,随后就官宣了在美国制造5000美元基础设施的计划,并将华为公司列为在芯片、云服务、计算处理和网络产品四个领域的竞争对手。

黄仁勋 4月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AI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并称赞华为是全球顶尖科技公司。

紧接着在 5月9日的美国会山听证会上,美国AI巨头对中美AI的论点出奇的一致。OpenAI掌门人奥特曼直言“最先进模型在美国但差距不明显”,AMD苏姿丰甚至给出警告说,即使没有最好的芯片,中国仍有很多方式可以追上。

这些科技巨头的共识,似乎刺激到了白宫,于是在 4天后,我们看到了这次对华为的重点围剿。

从这次 B IS 出台的《指导意见》来看,美国 A I 企业的诉求似乎最终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一边是废除了《规则》,放宽了 GPU出口,一边明确要求大家不得用昇腾。此举,明显是要帮美国企业“倾销”,彻底封杀华为昇腾,以便美国保持在GPU领域的垄断地位。

美国对华为的定向打击,实质是对 “中国式 AI 创新模式 ”的 忌惮。我们既然能够在过去的贸易战和关税战中,淬炼出 “不跪”的战略定力,在这次AI竞争中同样可以不跪!因为我们在自主技术底座和超节点上,已经撕开了突破口。

华为云的 CloudMatrix 384超节点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这也标志着,我们在AI赛道中拥有了不依赖外国技术的“中国算力方案”。

华为为什么要死磕超节点?

原因是当下中国 AI的发展有点脱节,大模型扛着火箭筒腾腾地往前冲,硬件基建却蹬着三轮车在后咔咔拼命追。

十年前我们还可以玩 “显卡单挑”,单张GPU就能把参数模型训得服服帖帖。现在训练场直接升级成“百卡混战”的修罗场。

这就导致, AI算力需求三年疯涨一万倍,比前几年的深圳房价还离谱!

8年间显卡算力暴涨40倍,节点内总线带宽却像挤牙膏似的涨了9倍,还不够塞牙缝。这就好比给F1赛车装了个共享单车的链条,刚踩油门就“咔嚓”断给你看。

硬件设施跟不上,就只能高度依赖外援。

大家知道,英伟达凭借 GPU+InfiniBand+CUDA垄断了AI算力90%的市场。

这也给了美国拿捏全世界的资本。计算卡一阉再阉,一块动辄就几万美金,即便这样,还不得不买。

而中国 AI算力需求年增速超50%,急需自主可控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云选择了超节点,单芯片性能既然有差距,那就用 “集团作战”来解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超节点项目可以说是华为的一次巨大的冒险。

2022年,全球AI领域尚未迎来ChatGPT的惊雷,当时谁都不知道大模型技术会火成现在这个样子。

市场规模不明确,到底是做 64张芯片的小规模试验,还是直接上384张芯片的大阵仗?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但最终,还是落定了 384方案,这里头有个关键底气,那就是“云”。

通俗理解就像开网吧,既能包场又能按小时收费,用云计算做支撑,这个超节点既能整卖也能拆开零卖。因此,不怕做大,就怕做小。

当选择了 384卡之后,也就意味着只能走用光模块来通信的技术路线,而不是英伟达NVL72选择的全电通信,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其实,英伟达当年也试过光通信方案,但由于其成本高昂、功耗大且由于所需的光学收发器和两级网络导致不可靠,最后一拍大腿:不整了!

于是,英伟达 NVL72超节点选择了全铜线架构,优点是一经部署便保持固定状态,相对稳定。缺点是只能部署2米以内,否则速度会大幅衰减,因此可联接芯片数量有限。

而光模块则有高带宽和高速率的优势,损耗低,也能长距离传输,可联接更多芯片。但问题是光模块故障率高,这就需要数据中心有一套高效的故障定位和修复系统。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依托华为云独有的运维体系, CloudMatrix 384完全可以做到长稳运行,即便是十万卡的集群,超节点依然可实现1分钟故障感知、3分钟故障定界、10分钟故障恢复。

结果说明,华为云这步险棋走对了!

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就像一个超级高效的“AI算力工厂”,用更大的团队规模、更快的沟通方式、更聪明的调度系统,把训练大模型的时间和成本砍半。

它的性能不仅远超英伟达的 NVL72,还正好撞上了大模型爆发的风口。

令人意外的是,超节点与 DeepSeek一起带火了MoE技术。

华为的 CloudMatrix 384算力集群,可以说是为DeepSeek们量身定做的超级舞台。DeepSeek使用的是大规模专家并行的MoE模型架构,需要多个专家来处理问题。

传统英伟达服务器就像 8人专家小团体,而华为直接造了个384人的智能工厂,每块算力芯片就好比为每个专家都提供一间独立的诊室,每个专家在自己的“工位”上专注所长。

DeepSeek通过CloudMatrix 384实现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比肩H100部署性能,真正实现了集群作战的算力革命。

这也就是六大优势中的 MoE亲和。

此外,其独有的 “以网强算”,采用了Matrix L ink技术,可以让通信时延降低10倍。 MatrixLink 服务类似 双 层路网:一层路网是联接同一个超节点内部的所有芯片,确保超节点内 384卡之间的数据传输高速无阻塞互联,速度达到纳秒级;另一层路网则联接不同的超节点,数据在不同超节点间传输速度达到微秒级。 MatrixLink 也 给数据流装上 了 “ 智能 GPS ” , AI 帮数据规划最佳路线躲避 拥堵, 同时还能 “智能检测”,一旦发现某段 路出现事故, 1秒内切换备用路线。

可以说,华为 CloudMatrix 384是一座破局者的里程碑。

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

其一,华为超节点对英伟达的超越,再次证明,中美 AI的差距可以不断缩小。这不仅是技术参数的超越,更是非美体系完全能够构建自主AI生态的铁证。

其二,为中国 AI建立数字长城。无论是美国芯片禁令,还是曝光的英伟达芯片内置定位追踪功能,都说明算力外援的不可靠,华为超节点构建出的,是数字世界的新标准和新体系,这场算力自主化突围,本质上是将卡脖子危机转化为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

其三,国运之争是系统性的,中国科技的觉醒更是一种系统性的觉醒。当歼 -10在中东战场以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的全域协同压制单机性能时,华为超节点也正用“以联接换算力、以非摩尔补摩尔、以云服务换资源高效”的系统性思维改写游戏规则。二者共同印证了中国式创新的底层密码。

至此,我们终于看清这场百年变局的真正底色,当中国不再依赖西方技术体系时,百年未有的科技平权已悄然开始!

今天的昇腾 AI生态就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技术封锁的罡风中舞出了自主可控的轨迹。

那 384个超节点既是刺破垄断阴云的算力矩阵,更是AI时代的东方灯塔。

这场静默的 AI革命终将证明:能定义未来的从不是某个公司的市值曲线,而是一个民族在科技长征中淬炼出的创新脊梁。

当后人翻开 21世纪的史册,必会看见这样一行烫金铭文:

在人工智能重塑人类文明的史诗中,中国人不仅改写了 AI版图,更用自主创新的火种,点燃了属于全人类的智能曙光!

来源:润泽的传奇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