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匠先锋赋能营’里,我跟着行业大师学习前沿技术,还参与了社区的文化活动策划,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升了不少!”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的学生李项宇兴奋地说道。
“在‘智匠先锋赋能营’里,我跟着行业大师学习前沿技术,还参与了社区的文化活动策划,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升了不少!”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的学生李项宇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该校立足“智造强国”战略需求,以“智匠先锋”育人行动为牵引,创新构建“文化空间”育人体系,通过“三维空间重构、六元文化浸润、八域品牌共生”,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工匠温度、先锋品格的社区文化生态圈,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文化动能。
空间重构:筑牢文化育人根基
“我们构建了‘总支领航—社区扬帆—寝室破浪’三级红色文化浸润体系,还打造了八大文化育人空间,让同学们在社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智能装备学院党总支书记袁文军介绍道。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学院构建“红色导师”协同机制,选聘党务工作者、思政教师等组成导师团队,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经典舞台剧”等活动。学生王森说:“每次参加红色故事分享会,我都被革命先辈的事迹深深打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同时,学院通过红色文化墙、红色匠心展等载体,对社区环境进行红色化改造,形成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文化体系。
在空间再造上,学院构建“1688”文化育人生态立方体,打造八大文化育人空间。其中,在提升领导力训练的“智励空间”,学生高尚文表示,自己参与了各种团队活动,“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领导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智悦空间”提供个性化心理和资助支持,辅导员王嘉慧介绍:“我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这里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学院还在社区打造“红色文化角”“工匠精神廊”等场景化育人空间,建设“智匠先锋”示范寝室50间,形成“处处有景、时时育人”的文化生态。
六元融合:激发社区文化活力
“学院通过红匠传承、产教融通等六大行动,让文化育人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智能装备学院院长史新民说道。
在红匠传承行动中,学院聘请“江苏工匠”琚东升等工匠人才走进社区,开展“技能菜单由你选”等活动。学生刘尚说:“我有幸和琚大师拜师结对,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产教融通方面,学院搭建育匠双平台,将“思瑞大师工作室”等引进社区,进行杰出人才培养。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刘刚表示:“校企合作,不仅让学生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也可以让企业提前锁定优秀人才。”
古今对话行动中,学院实施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创新,推出“传统技艺+智能技术”双主题技能菜单。颜鹏教授带领学生制作古诗微缩景观,利用三维数字设计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微缩人物和景物。学生卢妙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域共生:构建社区文化生态
“八大文化空间通过文化活动载体构建起社区文化生态体系,实现了青年成长需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双向赋能。”智能装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雪说道。
“智励空间”以淬炼菁英领导力训练营为载体,将红色文化与管理素养相融合。学生代表陈佳说:“通过参与‘智匠先锋’‘红色经典舞台剧’等活动,我的担当意识更强了。”“智悦空间”依托“心匠计划”心理赋能工作坊,打造“寓”见·欢“心”品牌活动。学生黄楚斌表示:“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职业韧性也得到了提升。”
“智青空间”以红色基因孵化为总路线,打造“学—践—创”一体化红色育人实践体系;“智阅空间”以“经典领读+专业精读”双轨模式,形成了社区沉浸式阅读体系;“智创空间”开展“大师喊你学技能”等特色活动,打造“智匠赋能梦工场”;“智行空间”打造“心语·新程”辅导员谈心手账,形成了特色育人手账;“智享空间”设计的辅导员文化素养能力提升营,系统提升育人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育人实践能力。
通过空间功能互补、文化要素互渗、育人资源互通,智能装备学院形成了“红色基因铸魂、工匠精神塑形、双创实践赋能”的社区文化生态闭环。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化赋能,培育更多具有“智匠基因”的时代新人。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