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秦岭脚下的田间地头,在华阴老城的社区巷尾,总能看到一个脚步匆匆的身影:他或行走在社区村镇、大街小巷,用乡音细语解开邻里的矛盾纠纷;或穿梭于网格治理的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法律咨询;或在巡回普法的讲堂上,用生动案例播下法治的种子。他是华阴市人民法院矛盾纠
蔡静江在孟塬车站为铁路职工进行普法 通讯员 潘黎君 摄
在秦岭脚下的田间地头,在华阴老城的社区巷尾,总能看到一个脚步匆匆的身影:他或行走在社区村镇、大街小巷,用乡音细语解开邻里的矛盾纠纷;或穿梭于网格治理的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法律咨询;或在巡回普法的讲堂上,用生动案例播下法治的种子。他是华阴市人民法院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排头兵”蔡静江——虽未身着法袍敲响法槌,却以匠心深耕调解一线,以初心筑牢法治根基,以民心温暖万户千家,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温情调解
做耐心细致的倾听者
“感谢蔡法官帮我们修复了家庭关系,也能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阳小莉说话间湿了眼眶。
2023年11月,一起因抚养权争夺引发的案件中,离婚夫妻阳小莉与章彬因孩子抚养问题再生嫌隙:阳小莉控诉前夫“虐待孩子”,章彬则指责对方“不负责任”。
面对剑拔弩张的局势,蔡静江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先做起“倾听者”,让当事人感受到尊重与关注,初步建立沟通基础。
随着调解深入,蔡静江通过双方亲友和邻里了解到,两人虽因生意受挫离婚,却始终对孩子倾注关爱。他以情感修复为核心,以“父母之爱”唤醒情感共鸣,多次组织调解,让双方逐渐冷静。“变更抚养权需要法定情形,诉讼不仅耗时长,更会让孩子活在父母互相指责的阴影里。”蔡静江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家庭纽带,提出“复婚共建完整家庭”的建议。一周后,阳小莉主动撤诉,双方签署复婚协议,破碎家庭重归圆满。
面对复杂的家庭矛盾,蔡静江摸索出“倾听—共情—析法—寻解”四步工作法:先以耐心倾听搭建信任桥梁,再从当事人角度共情说理,继而用通俗语言剖析法理,平衡情、理、法,让“对簿公堂”变为“握手言和”。
“蔡法官的方法是我们办理家事纠纷的‘法宝’!”同事们常这样说。
作为华阴市人民法院调解中心负责人,他牵头搭建“法院+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并主动分享经验,在全院营造“抓前端、治未病”的源头解纷氛围,让预防化解矛盾成为司法为民的“先手棋”。
向前一步
做案结事了的护航者
“人在外地,咋去调解?就是去了也不一定能解决。”一开始,龚至强和叶磊对蔡静江提出的调解方案并不认同。
龚至强和叶磊因同在一起打工而成为朋友,2022年3月,叶磊因购车资金短缺向龚至强借款5万元,约定18个月内归还并出具借条。然而,叶磊未按时还款,还回到江苏老家。2024年春节,龚至强赴江苏催讨借款未果,一气之下将叶磊的小轿车开回了华阴。
受理案件时,龚至强在西安务工,叶磊在上海打工,双方分处两地,传统面对面调解方式面临地域限制。
蔡静江提出“线上调解为主、线下确认为辅”策略,指导调解员通过电话、微信沟通,了解核心诉求,并将相关法律条款逐条标注,展示类似判例。“扣车涉嫌侵权,利息过高也不受法律支持。”屏幕两端的当事人逐渐冷静,最终接受“本金+合理利息”方案,叶磊当场支付5万元本金及3000元利息。
但车辆如何从陕西送回江苏成了新难题。“我不会开车,这一路咋办?”调解当天,叶磊妻子黄文艳面露难色。
“我们送!”蔡静江当即拍板,随后便协调了代驾司机连夜出发,干警全程护送,将车辆平安送至江苏。这一暖心举措不仅彻底消除了当事人的担忧,也实现纠纷化解“零遗留”。
从护送车辆的暖心行动,到深耕基层调解工作的日常坚守,蔡静江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
每周三下午,蔡静江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街道综治中心,与调解员们围坐在一起,剖析先行调解的典型案例。
“这个借贷纠纷的调解协议,利息计算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容易引发后续争议。”他边说边在白板上画出法律关系图。
一年来,类似这样精准的“把脉问诊”,促使他提出了“强化自动履行告知”“建立风险预警清单”等16条实用建议,在他的带动下,大量矛盾在诉前“无声消融”。
在指导调解工作中,他用法律架桥、以情理铺路,写下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2024年,蔡静江指导调解员成功调解案件7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
普法不止
做法治文化的播种者
眼下,正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在蔡静江的办公桌上,正放着他写的民法典“进乡村、进景区、进校园”的活动方案,法律条文、典型案例、注意事项……不同颜色的字体绘就了辖区法治建设的一笔一画。
为提升普法宣传效果,57岁的蔡静江主动学习新媒体技能,利用下班时间搜集资料,撰写法治报告,向年轻同志学习制作PPT课件、短视频等,他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普法,将晦涩的法律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开设“光头蔡说法”专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解读热点案例,向群众义务普法280多期,真正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十年光阴流转,蔡静江用真心传递法治温度,用脚步丈量普法之路,在他的努力下,司法为民的“枫桥”风景正愈发清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正涌动着法治的温暖力量,法治的种子也在基层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来源:渭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