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营销笔记》第205页“新质生产力与产业互联网”

B站影视 2024-12-15 19:53 12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近来频繁出现的热词,对业界来说会成为关注的点,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似乎还隔着一定的距离,还只是一个名词和概念,那即便如此,这个新质生产力该怎么去理解呢?

新质生产力是近来频繁出现的热词,对业界来说会成为关注的点,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似乎还隔着一定的距离,还只是一个名词和概念,那即便如此,这个新质生产力该怎么去理解呢?

对新质生产力可以有这样的三层理解:

第一层是科技要服务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升级,这是针对生产供应端的,重点在于技术升级;

第二层是要利用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培育产业数字科技,这依然是产业供应端的,但是侧重点在于数字化科技技术;

第三层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针对中国产业要着眼于国际化发展。

由这三层理解来通俗化理解新质生产力,就是作用于生产供应端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升级,以及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再把这个总结聚焦到一个概念上,就是包括产业互联网,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直接呈现方式中就包含了产业互联网,甚至是突出表现。

而对于产业互联网如果要通过具体的技术服务产品来体现的话,也可以分出三层理解:

第一层是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

第二层是产业数字科技;

第三层是数字品牌。

如果从新质生产力角度看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新质生产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可以成为产业或区域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产业互联网也是是数字化新基建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最高的领域。所以,在谈新质生产力的时候,必然先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包含了生产供应端,也包含了消费平台端。同样,在谈产业互联网,必然也离不开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两网整合化才是产业互联网功力与价值。这二十年来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早已充分数字化,从需求到订单,再到物流链,都已经充分数字化。但时至今日看工业互联网,还不是充分数字化,也只是部分的数字化,即便已经数字化的规模与价值仍不尽如人意。

在消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曾倒逼过工业互联网的前行,比如在消费品市场中更个性化并小批量需求产生的时候,对传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冲击,于是制造业适应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也就是弹性生产模型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制造业试点与摸索的重点,甚至也有个别服装制造企业落地了这样的弹性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但这仅仅是个别企业,并未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普遍,更谈不上是产业互联网的变革。

我们看产业互联网代表的数字化未来,就是用数字化柔性的产能来面对更千变万化的、更个性化的、甚至能够被引导和被重新定义的、完全不一样的多样化需求,这些着眼于未来的数字供应链与平台经济,才是产业互联网的正确走向。

再往深一层说,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平台属性的互联网,不是某个企业的内网,在这样的生态中,拥有平台型特质的产业链链主或者生产型龙头企业来操盘,导入整个产业带里面的新品、爆款产品,通过订单的牵引,逐步协助整个产业带发生变化,走向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服务生态,这不是当下直播基地里的选品中心,而是带有大数据模型和数字化服务功能的生态,是用确定性的订单来拉动产业带数字化的改造。

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回关顾中国产业发展历程,发现产业带中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利润出处,制造业或代工工厂,赚取的是制造的利润,电商赚取的是零售的利润,随着国际化市场变化,包括近年来中国企业普遍谋求出海发展的现状来看,不论针对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于产业利润的理解应该同步革新,产业数字化发展,应该关注的是品牌渠道和研发的利润。

为什么提利润的革新化关注呢?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高度解决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核心路径中的问题:

一个是产业带在三线四线城市,而人才技术在一线城市的资源错配问题;

第二个是产业带低毛利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关于如何让产业走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所以,我们说新质生产力中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是一个立体产业结构化发展问题,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区域市场的问题,而是跨企业、跨地方、跨市场的整合协同发展问题,不是丢给政府行政指令去完成,而是靠平台化与区域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来牵引发展,才是可行之路。

回到互联网技术特性看产业互联网发展,也就是如何将消费互联网的个性化消费转变为产业互联网的产业需求,必然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更精准的对接,在推进数字化变革中,也必然会发现整个制造过程都需要重构。

在做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平台或作为链主的龙头企业,在面对一些中型企业在需求侧和交付侧上以及在供应链服务支撑上,需要提供数据或者服务,帮助上下游客户整合资源,才能真正形成产业带的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洞察到,产业互联网不仅仅是数字化软件技术问题,更不是行政指令,它是一整套基于数字化的协同运作,我们可以再分解出几个运作中的关键问题,利于我们思考新质生产力下的产业互联网是怎么运作的。

1. 产业带与商业集群以及集群链主;

2. 上游生产端的品牌共享和与销售端的利润共享;

3. 实时数据支持利益分配;

4. 产业、生态、产融模式化运作;

5. 产业互联网平台最终如何用服务来代替交易;

6. 政府在产业互联网中的角色与作用;

7. 数字化工厂打造并规模化。

新质生产力之下的产业互联网,是有政策引导,但不会是行政指令;会有行业合作,不是行业垄断;会有数字服务,但不会是数字强迫;更会有诸多的实践成果,以作为扩大化发展的依据,所以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化,以及成果呈现,我们就更能体会到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来源:浩南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