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40国近百名青年军官访华:为“一带一路”注入军事互信新动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3:41 2

摘要:2025年5月6日至15日,来自埃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40多个非洲国家的近百名中青年军官组成的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中国国防部第四次组织此类活动,也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此次访问以“传承友好、共筑安全”为主题,代表团成员足迹遍布北京、长沙

2025年5月6日至15日,来自埃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40多个非洲国家的近百名中青年军官组成的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中国国防部第四次组织此类活动,也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此次访问以“传承友好、共筑安全”为主题,代表团成员足迹遍布北京、长沙、韶山、广州、深圳等地,通过专题讲座、军事参访、科技实践等多元形式,全方位感受中国发展成就,深化中非军事互信,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纵深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军事外交搭建互信桥梁,筑牢中非命运共同体根基

在国防科技大学的学术成果馆内,一场关于超级计算机在国防领域应用的讲座引发热烈讨论。来自莫桑比克的军官马特津尼感叹:“国防科技大学展示的先进技术,为我们国家的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借鉴。”这种技术交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非军事合作体系化推进的缩影。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累计为非洲国家培训6000余名军事人才,并通过“助力非洲摆脱雷患行动”等项目,帮助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国清除战争遗留地雷,切实提升非洲自主安全能力。

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还深入体验了无人机虚拟仿真系统。来自塞拉利昂空军的哈希姆在多次试飞后成功操控无人机穿越复杂地形,她兴奋地表示:“希望未来能到国防科技大学留学,学习更多前沿科技。”这种沉浸式交流不仅增进了非洲军官对中国军事科技的认知,更在年轻一代军人心中播下合作的种子。正如坦桑尼亚军官姆瓦库卡所言:“青年军官是未来军队的领导者,我们的交流将为中非友谊延续百年奠定基础。”

二、科技赋能安全合作,构建“一带一路”安全屏障

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非洲军官们见证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蜕变。当看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模型时,刚果(布)军官莫萨奥尼亚格感慨:“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腾飞,这种精神值得非洲学习。”这种科技共鸣在国防领域尤为重要——中非双方正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等合作,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安全监测网络。例如,中国已与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建立联合实验室,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跨境犯罪和自然灾害,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全天候安全保障。

军事合作的“溢出效应”同样显著。在湖南长沙,代表团参观了三一重工等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中国工程机械在非洲的应用实例。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指出:“在喀麦隆的基建工地,三一重工的设备随处可见,中国技术正在改变非洲的面貌。”这种技术输出与军事交流形成良性循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得到当地军方的安全保护,而非洲军队通过接触中国装备和技术,提升了维护区域稳定的能力。

三、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互鉴,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张1959年毛主席与亚非拉青年合影的照片让安哥拉驻华大使艾伦驻足良久。他表示:“这张照片象征着中非友谊的根基——我们曾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并肩作战。”这种历史共鸣在年轻一代军官中尤为强烈。来自赞比亚的马坎达和坦桑尼亚的玛姆伊库卡,分别讲述了父辈参与坦赞铁路建设的故事,这条被誉为“自由之路”的铁路,不仅是中非基建合作的典范,更成为两国人民情谊的永恒见证。

语言与文化的互通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冈比亚军官贾巨一口流利的中文成为代表团中的“文化使者”,他不仅担任翻译,还积极分享在中国留学的经历:“中国的安全感和包容力让我难忘,这也是中非合作能够持久的原因。”这种人文纽带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在布基纳法索建设的鲁班工坊,已为当地培养数百名技术人才;中南大学与刚果(金)合作的孔子学院,成为非洲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四、战略对接激发合作潜力,开创“一带一路”发展新局

此次访问恰逢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的关键期。根据《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实施“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产业链合作、数字基建、绿色发展等领域,其中军事安全合作被列为重要支撑。非洲军官代表团的到访,正是对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他们参访的广州南沙新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区,区内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模式正被复制到非洲多国,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治理层面,中非军事合作彰显了南南合作的独特价值。与美国在非洲的“军演外交”不同,中国通过联合巡航、维和行动等方式,推动非洲国家在安全事务中发挥主体作用。埃及军官的评价颇具代表性:“中国教会我们造船,而不是简单地把船开走。”这种授人以渔的理念,使中非合作更具可持续性。正如非洲联盟驻华代表所说:“中国的合作模式不附加政治条件,真正尊重非洲的发展诉求。”

当非洲青年军官们乘坐高铁穿越中国广袤大地时,窗外飞驰而过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城市与乡村,更是中非合作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生动写照。此次访问不仅是一次军事交流,更是一场文明对话、发展共谋。随着中非在安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将在非洲大陆扎根更深、枝繁叶茂。正如塞舌尔军官维多在参观国防科技大学后所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正是中非携手构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的最大价值所在。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