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历史上的“八百里秦川”,农业富庶、地势平坦,自古就是王朝粮仓。但让人意外的是:2024年,陕西的粮食自给率只有80.3%,在所有北方省份中垫底。而同样属于北方的山西、河北,自给率分别高达101.8%和128.2%。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
陕西,历史上的“八百里秦川”,农业富庶、地势平坦,自古就是王朝粮仓。但让人意外的是:2024年,陕西的粮食自给率只有80.3%,在所有北方省份中垫底。而同样属于北方的山西、河北,自给率分别高达101.8%和128.2%。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
陕西全省耕地总面积约4401万亩,听起来不少,但问题在于:耕地在不断减少。
最核心的农业区——关中平原,耕地面积从20世纪末的2000万亩萎缩到现在的1800万亩,主要被城市扩张和工业项目吞噬,比如西安都市圈的发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陕南的丘陵山区则因生态修复政策压缩了农业空间,可耕地更少了。
不仅地少了,种粮的积极性也没了。因为陕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像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产业,收益远超粮食。2024年,陕西苹果总产量1449.86万吨,占全国四分之一,产值是小麦的10倍。种一亩小麦一年赚1500元,种苹果能赚1.5万元,谁还愿意种粮?
陕西的水资源非常紧张。
关中平原靠渭河灌溉,但渭河水资源利用率已接近80%,地下水长期超采,水质也因泥沙淤积和污染问题而下降。陕北则干旱少雨,想种也种不了多少粮食。这种水资源瓶颈,让陕西难以大规模提升粮食产量。
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也在缩水。2010年陕西的粮食种植面积还有4300万亩,到2024年降到3800万亩,减少了整整11.6%。
陕西常住人口接近4000万,如果按每人年消费400公斤粮食计算,粮食总需求量是1560万吨,但2024年的产量只有1352万吨,缺口超过200万吨。换句话说,陕西每年要调入200多万吨粮食才能勉强吃饱。
陕西农户平均每户只拥有3.5亩地,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而山东平均每户有8亩地,机械化程度、规模化经营比例都比陕西高得多。
陕西的农业技术虽然有实力,全国农业高校众多,但真正落地的普及率不高:技术覆盖率只有45%,而山东是70%,河南是60%。加上补贴少、效率低,农民自然更愿意种经济作物,“靠市场吃饭”而不是“靠天吃饭”。
再加上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仅7.5%,这意味着陕西其实早就不是一个“农业型省份”了。
所以,陕西粮食自给率低,并不代表它不强,而是它选择了另一条更高效的路。只是,粮食安全这个底线,始终不能忽视。
来源:小梁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