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沈阳286路公交车上发生的冲突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5月11日中午,乘客孙女士因提醒邻座男子注意言行遭暴力殴打,公交司机李闯挺身而出拦截施暴者的事迹,经辽沈晚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对公共安全与职业责任的深入讨论。
近期,沈阳286路公交车上发生的冲突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5月11日中午,乘客孙女士因提醒邻座男子注意言行遭暴力殴打,公交司机李闯挺身而出拦截施暴者的事迹,经辽沈晚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对公共安全与职业责任的深入讨论。
5月11日12时许,孙女士乘坐286路公交车行至茂业中心站时,察觉邻座50余岁男子两次用手肘撞击其胸部。她低声提醒"你注意点啊",却招致对方变本加厉的暴力——男子起身连续扇其耳光5次,甚至将孙女士手机打飞。
监控画面显示,施暴者动作迅猛,孙女士脸部瞬间红肿,车内乘客被突如其来的场景惊呆,部分人惊叫着向后退避。
"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记得他眼神非常凶狠。"孙女士事后回忆,"手机被打飞时,我甚至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据目击者描述,男子施暴后试图混入下车人群逃离,却被司机李闯精准拦截。
身高1.72米、体重仅50余公斤的司机李闯,发现车厢异动后立即靠边停车,快步冲向后门拦截施暴者。
面对男子的推搡辱骂,他双臂张开堵住车门,坚定表示:"警察到来之前,你哪儿也别想走!"。双方僵持近10分钟,李闯始终未还手,直至民警赶到将施暴者带走。
"保护乘客安全是我的责任。"这位有7年驾龄的老司机坦言,"当时只想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跑了,不然没法向受伤乘客交代。"车队队长孙文龙透露,李闯平日工作认真负责,曾多次帮助走失老人和孕妇,"别看他身材瘦小,关键时刻爆发力惊人"。
事件发生后,孙女士与施暴男子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男子自称患有精神疾病,警方已将其送往专科医院进行司法鉴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则需承担刑责;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目前鉴定流程已启动,结果将作为后续处理的关键依据。
孙女士因头面部软组织挫伤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民警护送下接受心理疏导和医学观察。"
虽然身体很疼,但更让我后怕的是他的眼神。"她特别强调,希望公众关注事件本身,而非对特定群体进行标签化讨论。
李闯的义举引发广泛赞誉。车队为其申请"委屈奖"并安排休假调整,却被他婉拒:"这是职责所在,我休息一天,线路上就少一个司机。"
沈阳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把此次事件纳入公交司机应急培训案例,进一步强化"乘客安全至上"的服务理念。
"李师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职业担当。"网友评论指出,"他的挺身而出不仅保护了乘客,更守护了社会正义。
"截至5月18日,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已超2000万次,"公交司机守护乘客""精神疾病与法律责任"成为讨论焦点。
法律界人士提醒,精神疾病需经专业鉴定方能作为量刑依据,公众应避免"精神异常=免责"的认知误区。
同时,建议公交企业加强安防设备配置,如安装车内报警装置,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完善的安全保障。
正如《沈阳日报》评论所言:"当平凡人在危机时刻选择挺身而出,当社会系统对暴力行为保持零容忍,这不仅是个体的勇气彰显,更是现代文明的制度胜利。"
从冲突现场到舆论场域,这起事件折射出公众对公共安全的关切,也为构建更有温度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思考样本。
目前,警方正等待司法鉴定结果,孙女士的伤情及心理状况仍在持续跟进中。
我们期待真相早日水落石出,更期待这样的暴力事件不再重演。
来源:核心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