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9岁的陈浩是个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春节期间,公司赶项目,他和几个同事选择留守加班。大年初一的晚上,办公室里弥漫着外卖的香味,桌上是满满的鸡腿和啤酒。陈浩正敲着代码,突然感到右上腹一阵隐痛,像针扎了一下。他揉了揉肚子,以为吃多了,跑去厕所蹲了十分钟,疼却没缓解
29岁的陈浩是个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春节期间,公司赶项目,他和几个同事选择留守加班。大年初一的晚上,办公室里弥漫着外卖的香味,桌上是满满的鸡腿和啤酒。陈浩正敲着代码,突然感到右上腹一阵隐痛,像针扎了一下。他揉了揉肚子,以为吃多了,跑去厕所蹲了十分钟,疼却没缓解。
“没事,估计吃坏肚子了。”陈浩自我安慰。两天前,他其实就有点腹痛,但忙着改代码,没当回事。可今晚,疼痛越来越明显,像有把小刀在肚子里搅。他捂着肚子,额头冒汗,同事小李看他脸色不对,急了:“浩子,你咋了?脸白得跟鬼似的!”
“右上腹疼,可能是胆囊炎吧?”陈浩皱眉,“我爸去年也是这儿疼,查出来是胆囊炎,差点穿孔。”
“你爸那是老毛病,你才29岁,哪来的胆囊炎?”小李不信,“去年体检不是说你胆囊好好的吗?”
“谁知道,过年吃得多,油腻,可能诱发了。”陈浩咬牙,“要不去医院?”
“大年初一,医院开着吗?”陈浩犹豫。
“废话!急诊科24小时不打烊,比咱们加班还拼!”小李笑着推他,“走吧,别拖了!”
陈浩无奈,只好“临阵脱逃”,打车直奔市三甲医院的急诊科。
急诊科里人声鼎沸,值班医生老马已经连轴转了12小时,嗓子都哑了。他是个50多岁的老急诊医生,最怕接腹痛的病人。几年前,一个年轻人腹痛被误诊为肠胃炎,结果是主动脉夹层,没救回来,成了老马的心头阴影。
陈浩捂着肚子走进诊室,脸色苍白:“医生,我右上腹疼,三天了,今天最严重,怕是胆囊炎或肠胃炎。”
“哪儿最疼?”老马让他躺下,轻轻按压右上腹。陈浩“哎哟”一声,疼得缩成一团。
“肝胆区叩痛明显。”老马皱眉,“先做个腹部B超,查查肝脏、胆囊。痛几天了?”
“三天,今天最厉害。”陈浩喘着气。
“有发热、呕吐、腹泻吗?”老马边写病历边问。
“没有,体温正常,就是疼。”陈浩说。
老马又做了墨菲征检查,按压胆囊点让陈浩深吸气,疼痛不明显。“不像典型胆囊炎。”老马喃喃自语,“量个血压,做个心电图,年轻人也得防心梗。”
规培医生小张麻利地测了血压:120/80mmHg,心电图正常。陈浩松口气:“不是心梗吧?我还年轻呢!”
“别高兴太早。”老马瞪他一眼,“年轻人猝死也不少!再查个泌尿系B超,排除肾结石。”
B超结果很快出来:肝脏、胆囊正常,无结石或炎症。但报告提到,阑尾似乎有些水肿,位置偏高,靠近右上腹,因腹部气体干扰,看不清晰。
“阑尾炎?”陈浩看完报告,疑惑,“不是说阑尾炎疼在右下腹吗?我右下腹一点不疼!”
老马又按了按陈浩的右下腹,没压痛,结肠充气征也阴性。“不像阑尾炎。”老马皱眉,“但B超提示阑尾有问题,得做腹部CT,看得更清楚。”
“早知道直接做CT了!”陈浩嘀咕。
老马瞪他:“少废话!不做CT,出了事你签字负责!”随即又放缓语气,“做个CT保险,大年初一谁也不想出岔子。”
抽血结果也回来了:心肌酶、肌钙蛋白正常,排除心梗;肝肾功能正常,但白细胞高达30×10⁹/L(正常4-10),提示严重细菌感染。
“白细胞这么高,肚子里肯定有炎症!”老马催道,“快去CT室,机器空着,赶紧查!”
腹部CT结果让老马傻眼:阑尾炎,且疑似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周围组织肿胀,位置偏高,靠近右上腹,而不是典型的右下腹。
“这咋是阑尾炎?”老马满头汗,“查体时右下腹没压痛,完全不像!”
他不死心,拨通CT室电话:“这阑尾炎靠谱吗?患者右上腹疼,右下腹没事!”
“八九不离十!”放射科医生说,“阑尾水肿严重,周围有渗出,位置偏高,可能是异位阑尾。”
老马还是不信,喊来普外科的王医生会诊。王医生40多岁,经验丰富,检查后说:“右上腹压痛明显,右下腹没事。CT显示阑尾偏高,异位阑尾不罕见,疼在右上腹也能解释。”
“别猜了,打开肚子看看就知道了!”王医生果断拍板,“白细胞30,拖下去可能阑尾穿孔,脓液漏进腹腔就麻烦了!”
陈浩脸色铁青:“开刀?能不能先吃药?”
“吃药没用!”王医生语气硬邦邦,“CT上阑尾都化脓了,肚子肌肉也比刚来时紧,拖下去穿孔,你想住ICU?”
陈浩犹豫几分钟,咬牙签了手术同意书:“那就开吧,尽量微创行吗?”
“尽量腹腔镜,但情况复杂可能得开腹。”王医生说,“放心,我们会尽力。”
手术室的惊心一刻手术室里,无影灯亮起,王医生团队动作娴熟。腹腔镜探入陈浩腹腔,屏幕上,阑尾赫然在目,位置偏高,靠近右上腹,整条阑尾红肿粗大,像根发炎的香肠,周围有少量渗出,幸好没穿孔。
“啧,这阑尾真调皮,跑这么高!”王医生笑着对助手说,“再晚点,准穿孔!”
手起刀落,阑尾被顺利切除。术中确认无腹腔感染,无需开腹。王医生对巡回护士开玩笑:“拿去给患者看看,吓唬吓唬他,这‘小兄弟’可害惨他了!”
手术顺利结束,陈浩被送往ICU观察。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局部坏死。
陈浩的父母接到电话,匆匆赶到医院。ICU的刘医生向他们解释:“是急性阑尾炎,化脓了,幸好没穿孔。术后用抗生素,住两天ICU,观察没问题就转普通病房。”
“谢谢医生!”陈浩父亲握着刘医生的手,“大年初一还麻烦你们,真是救命!”
ICU两天后,陈浩情况稳定,转入普通病房。术后一周,他恢复良好,腹痛消失,白细胞降至正常。出院时,他笑着对老马说:“医生,我还以为是胆囊炎,差点自己买药吃了!”
老马苦笑:“幸亏你没拖!异位阑尾太狡猾,查体没线索,CT救了你!”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7%-10%,多见于年轻人。《柳叶刀》(The Lancet)指出,阑尾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能穿孔导致腹膜炎,死亡率可达5%。异位阑尾指阑尾位置异常,约1%-5%的患者阑尾偏高或偏后,疼痛不在典型右下腹,易误诊为胆囊炎或肠胃炎。
陈浩的案例中,右上腹痛和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CT明确异位阑尾炎。《美国外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强调,腹部CT是诊断阑尾炎的金标准,尤其对异位阑尾。腹腔镜手术是首选,微创且恢复快。
警惕非典型症状:右上腹痛不一定是胆囊炎,异位阑尾可能作怪。及时就医:腹痛持续或加重,勿自行用药,尽快查B超或CT。医生警惕:白细胞升高、非典型压痛,需考虑阑尾炎,CT是确诊利器。手术果断:确诊阑尾炎,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是唯一出路,延误可能致命。出院那天,陈浩给老马和王医生送了锦旗:“妙手仁心,救命之恩。”他笑着说:“这阑尾害我躺了十天,差点误了项目!”
老马拍拍他肩膀:“你命大!下次肚子疼,别猜,直接来医院!”
陈浩回到公司,同事们调侃他“阑尾叛变”。他从此学会了关注身体,定期体检,再不敢拖延就医。愿每个人都能从陈浩的惊险一夜中吸取教训,腹痛不忽视,及时查清楚,远离隐形杀机。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