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型干扰素(IFN-I)信号过度激活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病的核心机制,但传统免疫抑制剂难以精准调控该通路。睿信生物开发的阿鲁尼单抗(Anifrolumab)——全球首个靶向IFNAR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IFN-I信号级联反应,
I型干扰素(IFN-I)信号过度激活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病的核心机制,但传统免疫抑制剂难以精准调控该通路。睿信生物开发的阿鲁尼单抗(Anifrolumab)——全球首个靶向IFNAR1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IFN-I信号级联反应,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提供精准化解决方案。本文解析其作用机制、临床突破及科研价值。
一、机制突破:精准拦截干扰素风暴
阿鲁尼单抗通过高亲和力结合IFNAR1亚基(KD=0.2 nM),实现三重调控:
阻断信号传导:抑制IFN-α/β/ω等所有I型干扰素与受体结合
下调干扰素标签: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SG(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
免疫稳态重建:减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异常活化
临床前证据(《Nature Immunology》):
在SLE小鼠模型中,阿鲁尼单抗使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70%
单细胞测序显示,治疗组Th1/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二、临床进展:从SLE到泛自身免疫病探索
SLE三期试验(TULIP系列研究):
52周时SRI-4应答率提升至47.8%(vs 安慰剂组31.5%)
严重复发风险降低59%(HR=0.41)
皮肌炎II期研究:
CDASI皮肤活动评分改善≥40%的患者达58%
肌肉MRI显示炎症信号减少62%
新兴适应症:
干燥综合征(靶向pDC过度活化)
IFN-I相关间质性肺病(降低肺纤维化进展)
三、技术优势:抗体工程创新
Fc段沉默设计
消除ADCC/CDC效应,减少正常细胞损伤
半衰期延长至28天(同类药物约21天)
皮下注射剂型
预充式注射器,患者可自行给药
生物利用度达85%(vs 静脉注射)
生物标志物联检
配套IFN-I基因标签(21基因panel)检测试剂盒
预测治疗响应率(AUC=0.89)
四、科研应用场景
疾病机制研究
单细胞转录组解析IFN-I信号时空异质性
类器官模型模拟pDC-T细胞互作网络
联合治疗开发
与JAK抑制剂协同阻断IFN/IL-6双通路
联合CD38单抗靶向浆细胞
耐药机制解析
全外显子测序筛查IFNAR1突变位点
蛋白质组学分析替代信号通路激活
五、专家观点与挑战
“阿鲁尼单抗首次实现IFN-I通路的精准靶向,但其长期安全性需关注非经典IFN信号代偿激活。”——某风湿免疫科主任
“通过基因标签筛选应答人群,是提升疗效的关键,但检测标准化仍需完善。”——某转化医学中心PI
【结语】
阿鲁尼单抗通过精准阻断IFN-I信号风暴,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提供了新范式。其独特的机制与丰富的临床数据,为科研人员探索免疫调控网络、开发个体化疗法提供了全新视角
来源:xiaoxi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