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突围与跨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10:44 1

摘要:在高黎贡山东麓与怒江大峡谷之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有着长达95年的咖啡种植历史,作为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与核心主产区,这里坐拥“中国唯一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集聚区”的独特优势。然而长期以来,产业发展深陷“三重困境”:种植端传统品种占比超70%

在高黎贡山东麓与怒江大峡谷之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有着长达95年的咖啡种植历史,作为中国小粒咖啡的发源地与核心主产区,这里坐拥“中国唯一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集聚区”的独特优势。然而长期以来,产业发展深陷“三重困境”:种植端传统品种占比超70%,精品咖啡率不足30%;加工端精深加工率仅30%,80%的生豆以原料形式外销;人才端全产业链专业人才不足500人,高端科研与一线技能人才双双匮乏。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仅10.9亿元,品牌价值不足10亿元,“有资源无品牌、有产业无人才”的矛盾尖锐突出。

面对这一困局,隆阳区以“产才融合”为突破口,紧扣小粒咖啡特色产业,创新实施“产业链+人才链”双链双招工程,推动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入,蹚出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截至2024年底,隆阳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咖啡种植面积达11.866万亩,咖啡豆总产量2.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咖啡精品率跃升至70%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85%以上;咖啡产业园吸引7家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年处理生豆能力超10万吨;全区咖啡品鉴师、冲煮师等专业人才超100人,科研人员100余人,从业人员超10万人。众多优秀人才如杨竹、黄家雄等脱颖而出,实现了产业全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让保山小粒咖啡飘香世界。

政策链筑基:绘就“产才同心圆”

隆阳区构建“1+2+N”政策矩阵,出台《小粒咖啡产才融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借助云南省“咖六条”和保山市“咖十条”等政策红利,围绕“打造一杯世界顶级咖啡”目标,秉持“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发展思路,做精保山小粒咖啡“土特产”文章。该方案覆盖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12个领域,对院士专家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科研资助,SCA认证咖啡师每人补贴5000元等,形成全周期政策闭环。

同时,建立“三图三单”精准对接机制。绘制《产业链图谱》与《隆阳人才需求清单》,明确6大领域28项人才需求。由隆阳区委书记挂帅,组建领导小组及3个专项工作组,对接20余家科研机构,并成立咖啡产业发展中心。针对加工端冻干技术短板,引进江南大学博士,研发出优质冻干技术,填补国内高端加工空白。

产业链引才:打造“产业人才磁场”

以“链主”企业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山中咖”)为核心,实施“引企带才”工程。2023年引入瑞幸咖啡鲜果处理项目,同步带来15人核心团队,带动50余名烘焙师落户。全区省级以上咖啡龙头企业达11户,占全省52%,建立8个联合实验室,引进32支技术团队。保山中咖与顺丰速运合作开发智能发货系统,吸引300余名电商人才。依托产业园,全力打造特色咖啡精深加工园区。

依托6大科研平台,推行“项目+人才”捆绑引进。黄家雄团队培育5个抗病高产新品种,提升咖啡精品率与亩产值;保山市潞山云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搭建物联网平台,提高咖啡产量。在上海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柔性引进国际专家,指导开发低酸烘焙豆,2024年出口量增长60%,创汇5744万元。

通过举办国际精品咖啡产业发展大会等赛事,设置“产才对接会”。2023年吸引多国选手参赛,促成保山中咖与意大利咖啡协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获国家专利,产品溢价率提升30%,并在多家企业推广。

人才链育才:筑牢“产业人才金字塔”

实施“咖界英才”计划,引进国家级、省级专家组建智库,牵头实施科研项目,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构建“院校+基地+企业”三级培育体系,保山技师学院设立咖啡产业学院,企业培训学院引入国际认证课程,建立“工匠工作室”,培育技术骨干,提升加工效率。

实施“咖农职业化”工程,组建“田间课堂”讲师团,培训咖农,评定“星级咖农”给予补贴,培育“土专家”,带动建设有机基地,增加咖农收入,形成技术转化闭环。

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激活协同动能

“咖啡+文旅”催生出新职业,建成18家精品庄园,打造文化之旅,202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收入1.2亿元,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咖蒙庄园”创新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咖啡+电商”拓展营销阵地,建设直播基地,培育电商品牌。保山中咖蝉联天猫单品销售冠军,2024年全区咖啡电商销售额增长,孵化众多“咖啡主播”,助力咖农增收。

“咖啡+金融”破解资金人才瓶颈,推出“保山咖啡贷”,创新生豆价格保险,设立创业基金。

成效:产才融合实现“四大跨越”

产业能级方面,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较2021年增长7.3倍,精深加工率大幅提升,建成全国最大焙炒咖啡加工基地,成为国际品牌核心原料供应商。

人才集聚方面,从业人员翻倍,科研、专业技术等人才数量显著增加,引进高层次团队,建成多个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还推进校地共建。

品牌价值方面,区域品牌价值达38.6亿元,入选国家精品培育计划,多个品牌获奖,获国际品牌定点采购,品牌溢价率达25%。

融合效益方面,“咖啡+”新业态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三产融合,开发咖啡副产物全价值,提升森林覆盖率,实现绿色发展。

启示:“隆阳模式”的经验

坚持“产才同频”,紧扣产业链痛点布局人才链,建立动态匹配机制。创新“双链驱动”,依托企业、平台、赛事构建立体引育模式。构建“三维培育”体系,实现高端、技能、乡土人才协同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通过“咖啡+”场景吸引人才,形成产才互融良性循环。

从怒江峡谷走向世界舞台,隆阳区以产才融合破题,完成从“种咖啡”到“做产业”的华丽转变。实践证明,紧扣“以产聚才、以才兴产”逻辑,特色产业就能成为聚才兴业的强大引擎,书写“小特产成就大产业”的精彩篇章。(陈重光)

来源:隆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