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厨隋卞”的MCN锤了半天,结果把自己锤爆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10:30 1

摘要:你有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由 MCN 孵化,自己出镜,内容多次上热门,播放量中位数在 80 万左右。

你有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由 MCN 孵化,自己出镜,内容多次上热门,播放量中位数在 80 万左右。

请问,你认为每接一个商单,自己的分成能到手多少钱?

在自媒体造富神话频出的当下,相信许多人对百万博主不缺想象力。

一条商单可能是 30 万、10 万、最起码也有 5 万吧?跟 MCN 五五开的话,自己到手起码也有 2.5 万一条,对不?

快醒醒,你到手的可能是:500 (人民币)。

别着急说我在瞎扯淡,事情是这样的。。。

「 特厨隋卞 」是一个美食探店类账号,隋卞是国宴大师郑秀生的大弟子,特级厨师,担任过希尔顿等多家五星级酒店行政总厨。

除了超狠的 Title ,厨艺也确实硬。

任何饭店的菜,吃上几口,就能给出专业、细致的点评,甚至能把用料、制作工序甚至是火候全给还原出来。

遇到不错的菜,隋卞会记录下来,研究复刻,复刻成功还会处理成 “ 傻瓜配方 ” ,教给屏幕前的观众。

曾经有人发起过一个话题,为什么都说隋卞厉害?

话题评论区并没有太多夸奖的话语,但东坡肘子、鱼香肉丝、水煮牛肉、宫保鸡丁的照片轮番上阵,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要听话照做,就一定好吃。

除此之外,这哥们的个人魅力也特明显,说话幽默,啥话都接上几句,在探店视频里,还会根据价位切换不同的评判标准,对高端餐饮评价毒辣,对平民美食则多了一份包容。

所以基本上是厨子探店顶流了,还特得民心那种,在 B 站跟抖音上都有百万级别的粉丝,播放量每期也都不低,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

直到今年 3 月,隋卞跟其 MCN 公司合约到期。

隋卞不再续约,原账号留给 MCN ,自己则自立门户,开新号「 特厨隋坡 」。

新号在第一期视频发布后,迅速突破百万粉丝。

与此同时,不甘心的 MCN 公司,也通过发布视频的方式,多次指控隋卞违约。

这场博主跟 MCN 之间的拉扯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一个略微冷幽默的话题,特厨隋卞账号敦促隋先生停止侵权,冲上了微博热搜。

咱上微博吃瓜的时候,发现微博智搜也已经全面梳理了一遍,细节都还挺详细 ↓ ↓

为了帮大家快速吃瓜,这里咱也还是对 MCN 的指控做个重点盘点:

第一,隋卞并非天生网红,而是本公司倾尽资源,搭建专业团队,投入百万,扶持他从素人变为网红 ;

第二,隋先生胃口太大了,要的分成太多,公司无法满足,所以续签没有谈妥;

第三,合作期内,本应每月拍摄不少于 16 条探店视频(最开始是一个月 30 条),但实际隋卞每月都难以完成约定条数,最多时叠加了 72 条未完成,属于违约;合作结束后,在约定年限内,隋卞不得从事与本协议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目前自己开号重做,属于违约。

原视频(之一):

对此,网友评价是:你们是转型成不要笑挑战了嘛?

首先,纵观「 特厨隋卞 」以往所发布的视频,核心都是以隋卞的厨艺为圆心开展的内容创作。

MCN 的投流或许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你要把国宴大师郑秀生先生的弟子,特级厨师,希尔顿、洲际酒店行政总厨,多次在老饭骨出镜的隋卞称之为素人。。。

那只能让人联想到一句话,鸡:不是太阳出来我才叫,是我叫了太阳才会出来。

还有一个精彩片段,在 MCN 的几期指控中,甚至把隋卞说成了待业没工作的人。

失业的特级厨师,需要打零工维生的前希尔顿行政总厨,隔这拍短剧是嘛?

还没等人想明白呢,这段失业时光就被网友扒出来,是因为是当时师傅病重,这哥们辞职特地去照顾师傅了。

也许是 MCN 发现没人相信自己,都在嘲讽,于是再度放出两重磅视频: “ 一刀未剪,还原特厨隋卞是如何包装出来的 ” ,试图证明自己对隋卞的包装。

视频中,剪辑小李提示一句,隋卞按照思路展开说几句。

但其实,这种内容创作者体验时口述评价,编导记录归纳,并在拍摄时提示的操作,挺常见,这也不能改变内容核心还是隋卞的事实。

不过,这回网友们算是悟了,感情这个号真就靠这两人呗,真没 MCN 啥事。。。

到这,这瓜还没完。。。

很快,小李通过一位 up 曝出,隋卞每条商单仅分成 500 元。

差评君通过官方平台,查询到了特厨隋卞这个账号的报价,B 站报价为 6 万左右,抖音报价则在 4.8万~8.5 万这个区间。

低廉的报价,配合的是高强度工作,根据之前 MCN 自己公布的违约信息,隋卞的合约是每月拍摄不少于 16 条探店视频( 最开始是一个月30条 )。

就此,舆论彻底炸锅,特厨隋卞以 “ 真正的牛马 ” 的形式再次出道。

老实说,写到这,差评君都有点搞不清楚,这个 MCN 到底是来找回场子的,还是想通过 “ 自杀 ” 彻底捧红隋卞。。。

不过,目前对于 500 块等信息,MCN 还没回应,合同也是节选,未知全貌,不能排除小反转嗷。

以上就是这个事目前的全部进展,很巧啊,咱也是吃自媒体这碗饭的,今天就跟差友们展开聊聊。

这个冲突的诞生,属于意料之中。

因为这类账号内容商业化跟 MCN 的模式有冲突

大厨为了保证内容的客观公允,很大一部分会选择不接垂类广告,有些甚至连垂类的直播、团购券带货也不做,这种情况下蛋糕很难做大,更适合 1-3 个人的轻量化运作。

其次,个人 IP 跟 MCN 的合作,一直都非常容易出问题。

李子柒跟其 MCN 微念的纠纷,让李子柒停更了三年。

头部吃播博主浪味仙跟 MCN 的分手,同样多次闹上热搜。

MCN 跟个人 IP 的合作,追求的是 1+1>2 。

个人 IP 会有产出,MCN 也会投入前期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帮助账号定位、内容策划、前期投流等等,账号能够成长起来有双方的心血。

所以涉及到的账号归属会事先约定,这个约定是基于 MCN 前期能带来的资金投入、资源扶持拟定的,如果是纯靠资金投入达成合作,数额甚至会写在合同里。

同时,双方会在开始之前约定退出成本,真到分家时,坐下来把投入的金额记录拿出来对对账,聊聊天,分分好。

双方具体分成,会随着账号发展而不断变动。

账号刚开始时,91、82 分,MCN 拿大头,因为前期 MCN 帮扶作用会比较大,到了后期,个人 IP 的价值建立起来,MCN 能够提供的价值会减弱,分成会出现反转,按照 55 、46,甚至 28 分都有可能。

主要还是看这个 MCN 能给个人 IP 带来多少价值。

价值主要会集中在商业化跟内容运营两个方面。

其一,商业资源。

目前来看,B 站商业化平台花火上,能查询到的「 特厨隋卞 」 这个账号,甲方为妙界跟美团,这两个甲方在B站上属于普投的状态,广撒网,一定程度上说明 MCN 商业资源较为有限,至少在探店美食类目上资源有限。

除了常见的垂类广告、直播、电商等变现方式,美食探店博主天然可以涉猎本地生活路线,京东、饿了么等都可以成为潜在甲方,就算不走植入性广告,也可以考虑平台团购分销,恰佣金恰饱饱,这些都已有成功案例。

但,如果是个人 IP 就希望小而美的状态,彻底保持内容公允客观,那么就会回到开头所说的,内容商业化跟 MCN 的模式有冲突,更适合轻量化运作。

其二,内容战略调整。

很多账号有内容实力,但缺乏变现的思路,商业化想象空间有限,这时候就需要 MCN 根据账号属性和定位提出内容商业化建议。

以特厨探店内容为例,这是不是能跟中国美食非遗之类点的挂钩,点与点之间串联故事,不同的点需要有移动载体,这样不就可以恰汽车用户了?

一个靠谱的 MCN ,能够帮助个人 IP 赚到原本赚不到钱,而这也就是 MCN 从中分账的根源。

换言之,这场合作到底值还是不值,千人千面。

大家各自干了多少活,拿走了多少钱,是赚了还是亏了,只有当事人能衡量清楚。

就这次事件来说,要真往前扒起来,都是糊涂账,具体合同咋签的,咱们也不知道,就不评价了,但感觉现在这个 MCN 表现的缺乏专业。

因为利益问题撕破脸,闹到法庭,对薄公堂的人不少,但几乎没有在原账号直接开战,回头攻击原 IP 人的。这是一种非常不职业的行为。

除非你真受了天大的委屈,还能直接给人锤死,否则就是一场风险极大的自爆。

舆论战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这一点他们已经输得一败涂地了。

而在商业层面上,一家优质的MCN公司应该做的,是展现出自己能给达人带来怎样的商业资源、内容支持以及各方面的保障,现在这样撕破脸皮,只会让潜在的合作对象,觉得他们极为不职业,风险性很大。

再纠结下去不仅那个几百万粉丝的原账号废了,也断绝了再另起炉灶的可能性。

在差评君看来,未来 MCN 跟个人 IP 的拉扯还会有更多是非,更多闹上热搜的瓜。

但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会站在商业角度衡量,理性评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靠硬实力上牌桌。

瞎猫碰上死耗子的躺赚啊,恐怕不会再有了。

来源:差评X.P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