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赤果叶间似火红,百担满盛玉玲珑。”民国初年县长孔繁轩笔下的高青西红柿丰收盛景,穿越时光在当代续写传奇。如今,高青县以"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为抓手,在芦湖街道寨子村、唐坊镇魏家寺村等核心产区,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
“赤果叶间似火红,百担满盛玉玲珑。”民国初年县长孔繁轩笔下的高青西红柿丰收盛景,穿越时光在当代续写传奇。如今,高青县以"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为抓手,在芦湖街道寨子村、唐坊镇魏家寺村等核心产区,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标准化运营,成功打造出享誉全国的"高青西红柿"特色品牌,于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高青黑牛、高青菠菜、高青西红柿、高青唐坊水蜜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青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并得到全国各地市场认可,品牌化带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也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逐年稳步提升。近日,高青西红柿、高青黑牛凭借始终如一的卓越品质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年度确认,标志着高青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再攀新峰。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绿色优质品牌农业的发展,立足本土农业资源禀赋,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认证为抓手,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指在特定区域内规模化生产,兼具显著地域特色与独特营养品质,且市场认可度极高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这一国家级认证,不仅是对农产品品质的权威背书,更是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将高青更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是摆在县检验检测中心一道课题。
面对新课题,县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联合省农科院成功设立淄博市首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高青试验站。旨在为县域内农产品生产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充分挖掘高青特色资源,保护、培育和开发地方农产品,为农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检测评估体验、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服务,引导特色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试验站在农产品独特营养品质特征识别、科学研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项目作为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产品品牌化的关键抓手,自启动以来便成为高青农业突围的重要赛道。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阶段,县检验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全方位挖掘农产品特色,广泛动员企业申报。抽检阶段,协助省农科院质标所完成产品抽样、出具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为农产品品质鉴定和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支撑,筑牢“走出去”的质量根基。入选后,严格落实证后管理,动态跟踪产品质量与品牌使用情况,及时开展获证产品年度确认工作。精心编制消费指南,用通俗语言讲透产品魅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国产销对接活动,为高青农产品搭建展示舞台、拓宽销售渠道。
农产品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俏”。“咱们高青菠菜是国家认证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天然富硒,深绿厚实……”今年五一期间,记者在黑里寨镇昊锟蔬菜合作社采访时,理事长伊善岭和博士女儿杨晨通过直播间向各位网友们介绍高青菠菜。我们种植的高青菠菜以超过大湾区检验认定标准的卓越品质挺进港澳各大蔬菜市场,打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金字招牌。
县检验检测中心金鑫说,“相较于一般农产品,这些获得‘国字号’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不仅有显著地域特征,还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也较高。”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特色优势,加大品牌宣传推广,相继举办黑牛节、农民丰收节、西瓜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会”活动,不断提高高青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影响力。
“通过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可以引导种植户从低端种植向高效、特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转变,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既能促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县检验检测中心金鑫说。
耕耘终有回报。记者在县检验检测中心获悉,截至目前,我县拥有高青黑牛、高青菠菜、高青西红柿、高青唐坊水蜜桃 4 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高青菠菜”消费指南脱颖而出,得到行业认可,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公众号展播;“高青黑牛”在2024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这些 “国字号”农产品品牌的诞生,不仅提升了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有品牌才有效益。县检验检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耿志勇表示,县检验检测中心将锚定目标持续发力,加大特色农产品挖掘力度,建立动态储备库,对潜力产品实施“育苗式”培育,让越来越多的名优农产品入围“国字号”金招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来源:高青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