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纳入美国残疾人法案!长新冠的困境与应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09:28 1

摘要:2021年7月,根据《美国残疾人法案》(ADA),“新冠长期症状” (亦称新冠后遗症),被正式认定为一种残疾,特指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长期症状、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此认定意味着长期新冠患者有资格在工作或学校获得“合理的优待”,以及与医疗和住房相关的社区资源。

2021年7月,根据《美国残疾人法案》(ADA),“新冠长期症状” (亦称新冠后遗症),被正式认定为一种残疾,特指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长期症状、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此认定意味着长期新冠患者有资格在工作或学校获得“合理的优待”,以及与医疗和住房相关的社区资源。同时法案也指出,长新冠残疾并非终身残疾,需要定期进行个体评估。

2022年,英国法庭裁定长期新冠肺炎是一种残疾。特伦斯·伯克在2020年11月感染新冠病毒后,长达九个月无法复,被解雇后提起残疾歧视诉讼。法庭认定新冠病毒给他造成了长期重大影响,符合残疾定义。

此外,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长新冠”诊所或专科门诊,专注于为这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图: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各国对长新冠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持久性影响。

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6月,美国有2000万人受长新冠的折磨,每5名成年患者中就有1人得了长新冠。还有400万18~65岁之间的人,因长新冠而失业。

而在中国,一项针对7.4万余名居民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有10%~30%的患者(包括反复感染)报告出现了“长新冠”症状,这一比例不容小觑[3]。

步入后疫情时代,我们不禁要问:“阳康”是否真的意味着新冠治疗的终点???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01

被新冠后遗症折磨13个月后,美国编剧自杀了...

海蒂·费雷尔(Heidi Ferrer)这个名字或许不太为人熟知,但一提及她的作品,你便能立刻感受到她的非凡才华。

图为海蒂的博客主页照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恋爱时代》(Dawson’s Creek)这部剧,它从1998年开始播出,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国青少年成长教科书“。

而海蒂就参与过恋爱时代(Dawson’s Creek)的编剧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的海蒂,总是洋溢着乐观与可爱的气息,她在博客上这样介绍自己:

【作家、母亲、精神战士】

图:海蒂的博客主页截图

经常在博客上与粉丝分享幸福瞬间:

图:海蒂的博客主页照片

海蒂生活健康,每天散步90分钟,只吃有机食物,数年滴酒未沾。

似乎幸福的人总难免引来命运的嫉妒,2020年4月,她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起初症状轻微,但很快出现了脚部剧痛、胃痛、腹泻、极度疲劳等多系统症状,甚至心脏和大脑也受到影响。由于身体持续性疼痛,海蒂只能卧床。

全身的疼痛不断折磨着海蒂,在最黑暗的时刻,她告诉丈夫:

“如果我没有好转,我不想这样生活。我还没有想自杀,我只是看不到任何生活质量,看不到尽头。”

她的丈夫形容这如同“最可怕的人类退化”。

夫妇二人四处求医,尝试各种偏方,却均无效果。

2021年春天,海蒂的症状进一步恶化,出现抽搐和体内异响,严重失眠,需依赖大剂量安眠药。神经科医生未能给予有效治疗,反而暗示问题出在她的心理上。

丈夫和儿子是海蒂活下去的动力,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丧失写作、创造及构想未来的能力,无异于陷入了无尽的梦魇之中。

“新冠对我所做的最残酷的事情之一就是剥夺了我做梦的能力。”

在求医无门、痛苦不堪的情况下,50岁的海蒂选择了在家人离家时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

海蒂的故事,是数万新冠后遗症患者挣扎与苦楚的缩影。

后疫情时代,“阳康”不能真正等同于完全康复。

02

新冠之后,为何后遗症难消?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新冠病毒几乎影响人体所有组织或器官的原因,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遍布人体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多种组织或器官细胞。

图. 新冠病毒能通过 ACE2 受体进入多种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长新冠”的病理生理机制仍在阐明中,且不太可能仅通过单一机制来解释跨越多个器官系统的广泛且异质的症状和疾病集合。

已提出几条关于“长新冠”的机制途径,包括病毒持续存在、免疫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补体失调、促血栓形成性炎症和微生物组失衡。

图:“长新冠”的机制

其中,在免疫特权部位,病毒持续存在(无论是复制中的病毒还是病毒RNA或蛋白质片段)——这可能很常见——可能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和组织损伤,并且可能与“长新冠”的症状学相关。在部分长新冠患者的粪便、血浆和尿液标本中,可检出新冠核酸,并且核酸阳性可长达7个月;另一项研究在长新冠患者的组织标本(如阑尾、乳腺和皮肤)中也检测到了残留的新冠抗原以及新冠核酸。另外,在一部分长新冠患者的血浆中可持续检出新冠病毒的S蛋白,这可能与长新冠的发生有关[6]。

“与新冠共存”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隐藏着太多未知的风险。

03

警惕长新冠威胁,预防是关键

长新冠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才是最重要的[7]。

非药物干预措施(例如,佩戴口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降低SARS-CoV-2感染的风险,进而降低长新冠(Long COVID)的风险。急性COVID-19患者应确保充分休息。

由于急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发展为长新冠的风险因素,因此应用抗病毒药物减轻急性症状,至少应能为预防长新冠提供部分保护。这一假设得到了多项观察性研究的支持[7]。一项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在急性COVID-19症状出现后5天内给予抗病毒药物的人群,长新冠的风险显著降低。另一项针对65岁以上美国医保参保者的大型研究也发现了类似效果。然而,目前这些治疗方法的对照试验仍然稀缺,且尚未有任何药物被证明对治疗(而非预防)长新冠有效。

那么,市场上是否存在一种药物,既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减轻急性症状,又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清除能力,从而双管齐下,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呢?

04

阿兹夫定,“标本兼治”双途径清除病毒

胸腺,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枢纽,承载着T细胞的培育与分化重任。T细胞,这支免疫系统的精英部队,专司识别并歼灭病毒、细菌等外来侵略者。然而,研究揭示,死于COVID-19的患者体内循环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这表明SARS-CoV-2病毒会攻击T细胞并扰乱免疫反应。因此,治疗COVID-19不仅需要抑制病毒复制,还需要保护胸腺中的免疫细胞,实现机体的自我防御功能,持续清除病毒威胁。

阿兹夫定恰恰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阿兹夫定不仅能在“标”的层面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与扩散[8],还能在“本”的层面上强化人体的免疫防线,实现了从内部对病毒的免疫调节与清除,缩短病程。

具体而言,阿兹夫定及其代谢产物三磷酸盐在人体胸腺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度富集,这些活性成分在免疫器官进一步激活了关键的免疫细胞——CD4+和CD8+ T细胞,清除免疫器官内病毒,促进了宿主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选择性清除能力[9]。

因此,阿兹夫定“标本兼治”双途径作战策略,不仅直接削弱了病毒的攻击力,还增强了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力,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持久的治疗方案,从而更有可能避免长新冠的发生。

结语

新冠疫情爆发五年多后,数百万人仍在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长期后遗症。鉴于再感染已成为导致长新冠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构建高效医疗环境,实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来源:慧眼速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