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35个助残日来临之际,来自省残联、省助残济困总会的领导,爱心捐赠人吕玉金,合作院校代表及首位受助学生等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豫见未来”残疾青少年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提升项目捐赠座谈活动,活动期间发起成立河南残疾人职业教育园区。
第35个助残日来临之际,来自省残联、省助残济困总会的领导,爱心捐赠人吕玉金,合作院校代表及首位受助学生等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豫见未来”残疾青少年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提升项目捐赠座谈活动,活动期间发起成立河南残疾人职业教育园区。
19岁的安阳少年李思远作为项目首位受益者,他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因肢体残疾自幼行动受限,曾通过电商培训掌握数据标注、视频剪辑等技能,却因学历与系统性教育缺失,始终困于“打零工” 的生存状态。“‘豫见未来’给了我推开校门的机会,让我相信靠技能也能自立。” 省助残济困总会高级顾问朱昆明为他发放首张 “助学卡”。
活动现场,爱心人士吕玉金宣布捐赠20万元发起项目基金,并承诺每年持续投入至少100万元。他提出的“三大行动” 规划:建立“基金-企业-园区”三维联动机制,确保学员“毕业即持证、上岗即胜任”;构建“职业教育+心理支持+法律保障+就业创业”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企业驻校授课等模式打破教育空间壁垒,目标打造可复制的残疾人职业教育 “河南模式”。
河南残疾人职业教育园区入驻学院代表范西军现场作出三项承诺:依托医药健康、康复保健等特色专业,量身定制“就业导向型”课程;全面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备专业师资团队;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联合国药集团、比亚迪等企业设立定向就业通道,实现“入学-实训- 就业”全链条贯通。“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深沉的力量。”范西军表示,学校将致力于让每个残疾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省残联一级巡视员孙立忠在讲话中强调,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技能赋能打破社会偏见,以学历提升突破发展天花板”。数据显示,河南省残疾青少年群体超10万人,就业意愿强烈但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社会融入难等问题。此次活动不仅完成捐赠与签约流程,更通过座谈环节凝聚多方共识。
这个五月,“豫见未来”项目如同春日里的种子,在中原大地上播下希望——它不仅是一次资金的注入,更是一次对“教育公平”的重新定义:让每个生命,无论是否健全,都能在技能与知识的土壤里,长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来源:壹点郑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