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分钟一集的长度,跌宕起伏的剧情,接二连三的反转……提起这两年最热门的影视新宠,当属网络微短剧。《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
作者:煜宁
几分钟一集的长度,跌宕起伏的剧情,接二连三的反转……提起这两年最热门的影视新宠,当属网络微短剧。《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
微短剧何以走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分析,微短剧吸收了电影、长故事片的叙事优势,又兼顾了短视频的篇幅,用充满情节张力的叙事展现戏剧性、人物扮演性,迎合了人们当下快节奏的视听消费需求。同时,在传播上,微短剧依托移动终端的便捷化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观看成本,因而能够更好地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坐几站地铁的功夫,就能看完一段完整的故事。对制作者来说,微短剧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原生性内容产品,天然地具有内容碎片化、微短化带来的低门槛优势,能够更大程度地吸纳多方力量,也给予了个人创作者更多艺术表达的空间。
以往,微短剧生产难度低、制作成本小、更新速度快,也没有复杂的打光和摄影设备,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较低的制作门槛催生了海量的微短剧作品。在迎合受众和追求利益的驱动下,网络微短剧良莠不齐、低水平重复、盗版侵权等问题逐渐显现。甜宠霸总、豪门弃妇、最强赘婿、宫斗复仇……这些听起来让人尴尬的名字,占据了微短剧题材的“半壁江山”,不少剧作只是换换人物名字就被重新包装上线,人物和台词浮夸,情节“土味”十足,让观众深感乏味,博眼球赚流量的作品不断打破微短剧创作的底线,传播了扭曲的价值观念,也扰乱了市场环境。
今年6月1日,《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实施生效,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与此同时,一大批低俗有害的微短剧被下架处置。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晓红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对于微短剧市场预判准确,管理及时,引导有序,通过专项运营和助力精品创作等手段,督促行业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迭代升级,持续推动着微短剧向高质量方向迈进。
在政策的引导下,微短剧行业开始朝着精品化、规范化方向探索。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愿意沉下心来打磨剧本,越来越多专业演职人员加入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意义的作品诞生。它们聚焦民生百态,如展现邻里生活、打工人的奋斗与困境,寓教于乐,传递真善美的主流价值;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借由新形式、新创意传播推介中华文化。
以红果短剧为例,其代表作《重回永乐大典》讲述了古籍修复师与“书灵”共同修复《永乐大典》的传奇故事。制作团队通过与专家多次深入交流,展现了古籍修复这项“神秘”的工作,让观众理解古籍修复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文物,更在于传承文化和历史记忆。再如,抖音短剧《我和房东奶奶》聚焦“空巢老人”话题,女主人公和房东奶奶的相处从误会频出、有代际差异,到走进双方生活、互相理解。这部短剧在抖音获得了近1亿播放量,引发很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可见,微短剧虽然体量轻巧,却也能承载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与其他影视形式一样,微短剧要获得长远发展,核心还是在于扎实的内容质量。随着一系列精品微短剧经营扶持计划启动,相信会涌现出更多优质微短剧,在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和高水平审美的同时,也为微短剧市场注入新能量,带动整个行业繁荣和健康发展。(煜宁)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