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它们怎么就是延续不了300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9:29 1

摘要:奴隶制时代的王朝政权,都能够维持500年以上的统治时间。而到封建时代的王朝统治却过不了300年这个大门槛,即使是两汉与两宋,虽然合起来统治时间超过三百年,但性质和重来一遍,秩序重铸没什么两样,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一体。所以严格意义来说,还是没有迈过300年的门槛

奴隶制时代的王朝政权,都能够维持500年以上的统治时间。而到封建时代的王朝统治却过不了300年这个大门槛,即使是两汉与两宋,虽然合起来统治时间超过三百年,但性质和重来一遍,秩序重铸没什么两样,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一体。所以严格意义来说,还是没有迈过300年的门槛。

即使盛世大唐也只持续289年,硬气明朝维持276年,大清王朝也才268年,似乎王朝不过三百年,是一个定数,成为一种隐性的潜规则。其实以这三朝为例,还是有着一定的内部因素,限制其难以持久延续的问题,根子不解决,那就只能是重新一个秩序的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封建时代制度延续有时效性。

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而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土地所有权问题人地矛盾是每个王朝统治者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王朝统治的根本就是土地分配与人员匹配的合理利用。这就是一个硬性的标准,王朝初期由于战乱,人口锐减,无主土地增多,这时新政权能够通过土地调节人地矛盾,休养生息,政权稳定与繁荣。

而到中期,人口增多,而土地有限,加之地主与官员的土地兼并,此时的王朝人地矛盾已经达到一定的饱和期。而到后期则是人多地少,无地百姓增多,而地主土地兼并过剩,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无地百姓因为没有生存的希望,而只能选择造反赢得自己生存的权力,最终王朝统治秩序受到冲击,成为牺牲品

经过战乱的淘汰制,又变为人少地多的新格局,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重新分配机制。这就是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无论任何王朝在制定何种政策,都因为这一基本矛盾而陷入时效性的问题,也就难以跨越300年的大关。

贪腐问题亏空国本。

基本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问题不加制止,只能加速王朝毁灭的进度。而其中最怕的就是官员的贪腐问题,这是统治阶层的腐败,造成国家治理的不良性。官员是王朝维持统治的官方代言人,他们的行为影响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官民矛盾的处理态度,决定政权的支持度与稳定时间。但是任何王朝都避免不了贪腐问题。

尤其是王朝中后期,成为王朝统治的一大隐患,并因此诞生一大批的蛀虫,侵蚀王朝的根基,并形成庞大的利益链条,成为新生的特权利益体。无论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放纵贪腐,导致大唐的衰落。还是明朝中后期的贪腐,最终培养出东林党这个怪胎,成为江南士绅集团贪腐的代言人,加速明朝的灭亡。以及清朝特有的腐败成风的官场政治,最终也因贪腐而亡国。

这三大王朝都曾整治过贪腐,尤其明朝的朱元璋开启最残酷的惩贪风暴,以及雍正的严酷镇压,但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一旦强权领导人去世,贪腐问题便继续滋生。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权力的集中,带来极致的腐败

皇权控制与争夺。

另一个问题就是皇权问题,政权稳定看核心领导层的权力变动是否平稳。但身为皇族,处于政治权力中心的位置,无论是否有野心,也只能或被动或主动的加入皇权的争夺中,最终造成的权力动荡,也会影响政权统治稳定的因素。唐朝前期权力变动赢得盛世,而中后期则使得皇权衰落,威信大减。

明则因为英宗与代宗两兄弟的争夺,使得权力减弱。后又因万历帝太子案,而爆发30年国本之争,最终朝堂动荡,国力大减。清朝九龙夺嫡,造成国家的实力大变动。这些都是因为皇权的争夺与变动,而造成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进而削弱王朝的威信力

中期变革失败。

面临问题,王朝统治者与精英人士,不是没想过去处理。那就是变革秩序障碍,但都因种种阻力而难以成功。最终还是步入死循环,静等命运的审判。唐朝就进行过两次的变法,结果一次皇帝被废除,第二次虽然暂时成功,但皇帝却自己废除成功。

明朝两次变革,于谦则因为政变牵连而失败,张居正则是因为人亡政息。清朝自救行动,却是自己玩自己,压根就没有正确对待过。这些改革最终还是向现实困境妥协,只能中途而废。

封建王朝之所以难以维持300年的统治时间,就是固有矛盾的调和问题,难以解决。只能持续人地矛盾的缓冲时间,进行按部就班的统治秩序。加之皇权变动的冲击,贪腐问题的侵蚀,中期自救行动的失败。这些都在加速王朝的衰亡进程,一旦人地矛盾达到一定的极限容忍度。新一轮的土地重新分配,不可避免,而旧王朝作为旧贵族利益代言人,成为被牺牲的祭品

来源:古来今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