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抑郁康复女孩自述:当我拒绝与父母共生,我走出了抑郁的深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08:59 2

摘要:晚上刷到一篇“不建议父母拯救抑郁症孩子”的帖子,想到了自己抑郁的时候。

晚上刷到一篇“不建议父母拯救抑郁症孩子”的帖子,想到了自己抑郁的时候。

曾经我的爸妈也是这样,拼命拯救我,压得我喘不上气来。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根本不是拯救。

那段时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哭,老师讲课也听不进去,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最后只能休学。

我原本以为休学在家后,可以过得很舒服。

事实上,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1

爸妈,别再管我了

自从我躺平在家后,爸妈就忙着“拯救”我

24小时看护、盯着吃药、针灸按摩......

我妈就差求神拜佛了,总之一切就是“为我好”

大概在我休学的第32天,我终于忍不住了!

那天我妈端着刚炖好的鸡汤,推到我面前说:

“喝点吧,听说补充营养好得快。”

我盯着那碗飘着油花的汤,突然就哭了。

“你们能不能……别管我了?”

空气凝固了几秒,我妈低下了头,轻轻「嗯」了一声。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被允许堕落。

2

我快被爱淹死了

休学后,爸妈总觉得我需要更多的爱。

但是,抑郁症需要的不是爱!

爸妈的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裹得我喘不过气。

有一次半夜,我妈推开我的门,非要质问我为什么不睡觉。

还说不睡觉生病就不容易好,我听着就烦。

不仅如此,我妈生怕我想不开,还会偷看我的日记和手机记录

我妈还经常会说一些让我感到很愧疚的话:

“为了陪你,我连班都不上了……”

“我们这么爱你,是为你好”

“你难过,妈妈比你更难过,懂事点!”

这些话让我很焦虑,比抑郁本身更让我想逃。

我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拖累了这个家。

他们用愧疚感绑架我,用牺牲感勒索我


却忘了,抑郁需要的不是为你好,而是你可以不好

3

勇敢拒绝共生

直到有一天,我刷到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词:共生。

我抑郁后,爸妈的焦虑、控制、期待,通过镜像神经元向我传递着。

所谓的“拯救”也不过是病态共生的行为。

不但没有让我变好,反而让我很压抑,甚至是自我厌恶

这种共生关系,就像共骑一辆自行车


爸妈拼命蹬踏板,我被勒得喘不过气。


而我要做的,是跳下车,说:“我自己走”。

我看着爸妈的行为,忍不住反抗

爸妈不让我熬夜,我偏要昼夜颠倒;

爸妈想让我快点好起来,我偏要自甘堕落。

我决定开始拒绝共生

先承认:“这不是爱,是控制”

有一天,我妈哭着说:

“你变成这样,是不是我害的?”


我原本想安慰她,但突然意识到:


不是在问我“怎么帮你”,而是在问“怎么减轻我的愧疚”


那一刻,我终于敢说:

“妈,这是我的病,不是你的错。”


因为划清责任,是拒绝共生的第一步。

学会说“不”

当爸妈擅自整理我房间时,我第一次锁了门


在他们追问“今天心情怎么样”的时候,我回答:

“我不想说。”


因为共生关系怕的不是冲突,而是“边界”。

允许自己“不孝顺”

有一天,我爸对我吼:

“我们养你这么大,就养出个白眼狼?”


我浑身发抖,但还是说:


“爸爸,孝顺不是像木偶一样服从!”

拒绝爸妈的情感勒索拒绝他们的“自我牺牲”

因为我不想再陷入到自我厌恶和愧疚的怪圈中。

真正的孝顺,不该是孩子背着父母的焦虑过一生。

4

从“共生”到“共生”

那天之后,爸妈不再问我:「今天好点了吗?」


不再强迫我出门晒太阳。


不再在我哭的时候说「别哭了」。

现在只会问:

“需要拥抱,还是需要空间?”

他们学会了沉默的陪伴

我妈开始学着做甜点,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不再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我的身上。


我爸偶尔会在我房间门口放一杯热牛奶,然后悄悄走开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

真正的“共生”,不是纠缠,而是像两棵树。

根与根保持距离,但风来时,枝叶轻轻相触。

如果你跟我一样,请试着跟父母说:

真正的爱,是给我松绑的权利。

如果你们真的想帮我:


把“你必须好起来”换成“我会等你”。


把“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换成“你不需要回报”。

请你相信:

来源:纽扣家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