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4日,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暨2024年院士大讲堂在广州召开,共评选出109个获奖项目。北大医学研究团队取得历史性突破,牵头斩获13项奖项,获奖总数排名第一。包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卫生事业管理奖1项,医学科普奖1
喜报
12月14日,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暨2024年院士大讲堂在广州召开,共评选出109个获奖项目。北大医学研究团队取得历史性突破,牵头斩获13项奖项,获奖总数排名第一。包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卫生事业管理奖1项,医学科普奖1项,青年医学科技奖2项。奖项类别几乎涵盖了所有奖种,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彰显了北大医学的科研实力。
获奖情况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病原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体系的自主研发和临床应用
第一完成人:人民医院 王辉
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防控关键在于早期快速准确鉴定病原。项目组聚焦病原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体系的产学研用,取得开创性成果:(1)自研宏基因组正反向病原富集技术,实现细菌、真菌、病毒全覆盖,提高检测敏感性;建立标准化质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本地化应用。(2)攻克临床样本复杂、提取易污染等瓶颈,自研核酸提取建库仪和智能病原报告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3)挖掘此技术在药敏预测、物种溯源、肿瘤/病原共检等方向的应用潜力,开创了多维应用新领域。项目团队共发表SCI论文8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9项、软著147项,获批57项各类医疗器械证。主编主译专著、教材6部,牵头制定14项行业标准、指南和共识。项目成果推广至100多家医院,早诊早治早防多类新发突发传染病,惠及50余万患者。(项目完成人:王辉、陈宏斌、郭一凡、尹玉瑶、曹彬、李振中、盖伟、王珺、蒋智、李荷楠、张雅薇、景晨迪、王若冰、任用、王启)
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早期肺癌精准诊治的系统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
第一完成人:人民医院 杨帆
杨帆教授团队针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等关键难题,进行了全链条式创新研究及应用推广,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一)探索早期肺癌无创诊断新技术及生长分子机制,精准指导肺癌早诊;(二)建立术前精确定位、术中应用近红外荧光导航及“王氏技术”的胸腔镜肺癌手术新范式,实现肺癌精准早治;(三)开发肺癌术后监测新方法,提出多原发肺癌诊断新策略,突破肺癌预后监测困境。团队在Cancer Cell、Sci Transl Med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10篇,累积影响因子178.9。主编出版4部肺癌微创诊疗专著及3部国家统编教材,牵头制定《肺癌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产生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及社会效益。(项目主要完成人:杨帆、陈克终、王俊、李运、李浩、田捷、白凡、隋锡朝、迟崇巍、李晓、何坤山、周健、邱满堂)
胎盘植入性疾病风险评估、创新手术及推广应用
第一完成人:第三医院 赵扬玉
胎盘植入性疾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子宫切除率达73.3%,死亡率达7%。随着子宫损伤后再妊娠人群增多,我国此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本团队历时近10年,完成了《胎盘植入性疾病风险评估、创新手术及推广应用》项目。开发了国内首个胎盘植入超声评分体系,显著提高了术前诊断率。开创“九步手术法”减少出血及输血量。建立了基于影像的转诊及围术期分层管理策略,开发了“围术期安全核查表”,并推广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2016年体系实施后,单中心手术出血量下降68-73%,输血量减少72%,子宫保留率超过80%。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多篇文章,被指南和专家共识引用,授权2项专利,培训2000余人,推广至29省数百家医院,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主要完成人:赵扬玉、陈练、魏瑗、王妍、种轶文、王媛媛、张龑、张爱青、石慧峰、史晓明、裴新龙)
心脏骤停全周期救治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第一完成人:第三医院 马青变
针对我国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高发但救治成功率极低的现状,历时10年,阐明预警症状、构建预警模型,CA预测准确性从70%提升至84%;开发超大城市高性价比院前急救人员和AED配置方案,助力院前急救快速可及;打破难治性CA存活率极低的困境,国内率先在急诊开展体外心肺复苏并持续突破,将进门至 ECMO 转机时间缩短至10分钟,达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卫健委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卓越案例;2012年在国内开展首例CA低温脑保护,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全国推广。基于早期预警-快速响应-高质量复苏-复苏后精准管理的全周期救治体系,将CA存活率提升至6.8%,神经功能良好比例提升至3.6%,远高于全国1%和0.8%的平均水平,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并推广至18个省份200家医院。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制定共识10部,授权专利14项。(项目完成人:马青变、杜兰芳、 郑康、葛洪霞、张喆、张劲松、张国强、熊艳、田慈、王军红、李硕、李姝、付源伟、段经纬、梁杨)
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PTEN家族蛋白多样性生物学功能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完成人:基础医学院尹玉新
抗癌基因PTEN是基因组稳定的基石,其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揭示PTEN通过结合DNA单链保护蛋白RPA1保护复制过程以维持基因组完整性,PRMT6介导的甲基化修饰对维持PTEN磷酸酶活性至关重要。PTEN基因可由非传统密码子编码三种新亚型蛋白,PTENα、PTENβ和PTENε。研究发现PTENα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发挥多种功能:PTENα定位于线粒体并参与能量生成;与自噬蛋白PINK1形成复合体维持线粒体稳态;控制肿瘤微环境中浸润T淋巴细胞功能并抑制免疫反应;调节Moesin活性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过程。PTENβ和PTENε分别参与核糖体生成调节或丝状伪足形成调控迁移和肿瘤转移。相关工作发表于Cell Metabolism, Autophagy, Blood,PAN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PTEN家族功能探索揭示了PTEN基因全新抑癌机理,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靶点。(项目主要完成人:尹玉新、梁会、王光熙、冯嘉汶、吕丹、李扬、何世明、陈西、张巧玲、靳远、梅帆、党亚萍、杨婧祎)
病毒性肝炎的健康危害及干预策略创新研究
第一完成人:公共卫生学院 刘民
《病毒性肝炎的健康危害及干预策略创新研究》项目是刘民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探索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该项目基于大数据描述全球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的流行状况和疾病负担,研究分析我国育龄妇女乙肝病毒感染对子代的健康危害,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标体系评估了我国实现WHO提出“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的进展、差距与挑战,首次提出以家庭为单位的整合型乙肝精准防控的创新策略。成果发表于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Lancet Global Health等杂志,研究成果被作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纳入全国医学研究生统编教材《医学科研方法学》(第三版)。(项目主要完成人:刘民、刘珏、曹桂莹、吴俣、景文展、马秋月、闫温馨)
风湿病肌肉骨骼超声标准化技术的建立、应用和推广
第一完成人:第一医院 张卓莉
张卓莉教授2010年起带领团队率先开展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十余年来,团队首次证实了肌骨超声在多种风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监测中的重要价值,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超声下亚临床滑膜炎的普遍性及对于预后的重要意义,肌骨超声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确定了我国正常人群超声下重要肌骨解剖结构的正常值范围,建立了适合我国患者的简化超声评价体系,建立了肌骨超声的标准化操作体系和行业标准,首次在国内发布超声在风湿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成为国内唯一具有标准化培训能力并与国际接轨的领导单位。发表肌骨超声相关文章80余篇,其中SCI文章近30篇,主编《风湿性疾病的肌肉骨骼超声—标准化操作》及《应用及风湿病的肌肉骨骼超声—基础与实践》两部著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张卓莉、邓雪蓉、耿研、季兰岚、张晓慧、宋志博、孙晓莹、赵娟、王昱、樊勇、谢文慧)
控盐降压规范诊疗体系建立与应用推广
第一完成人:人民医院 孙宁玲
高盐摄入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项目阐明高盐通过激活 PRMT-1/ADMA/RhoA-ROCK 通路进而使内皮细胞 eNOS 表达下降,为盐敏感、盐敏感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简易食盐摄入量评估体系,研发尿钠/肌酐以及尿钠/肌酐/微量白蛋白联检试剂盒并生产配套检测仪,形成了尿钠/蛋白检测指导的高血压诊疗路径;首次验证超低钠盐的效果和可接受性。组织撰写相关共识性文件,在2024年进入了团体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及多项省部级奖项,获得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及媒体广泛关注,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项目主要完成人:孙宁玲、王鸿懿、牟建军、武阳丰、姜一农、汪洋、喜杨、袁亦方等)
前列腺癌综合诊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第一完成人:第三医院 张树栋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对人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前列腺癌诊治存在诊断率低、精准手术难、复发转移机制不明等难题。团队围绕上述难题,取得系列成果:1.建立前列腺癌无创诊断体系并推进转化应用;2.基于荧光显像等技术创新前列腺癌手术技术体系;3.阐述前列腺癌侵袭与转移的关键分子靶点。团队成果写入CSCO、CUA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研究成果在Adv Mater、Chem Soc Rev等杂志发表论文逾100篇;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30余项,牵头国内首个CTCs用于前列腺癌早诊早筛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建立覆盖全国100家医疗机构的泌尿系统肿瘤医联体;培训300余家医院的5000余名学术骨干,关键技术已在全国100余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项目主要完成人:张树栋、王树涛、马潞林、张帆、葛力源、叶剑飞、张学记、许利苹、孟靖昕、黄毅、颜野、张展奕、管允鹤)
卫生事业管理奖
目标导向的麻醉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
第一完成人:第三医院 郭向阳
项目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麻醉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构建“省(市)级”质控体系及监测平台、强化“政府-学科”联动,制定首都特色质控专项,统筹学科建设指标并持续改进,闭环管理;创建京津冀麻醉云平台,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建立院感长效机制,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创建围手术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及重点人群评估与决策系统。研究成果在Lancet子刊等期刊发表。在国家省级、北京市级质控中心评估中连续多次优秀。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科建设模式,为推动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完成人:郭向阳、王天龙、李天佐、米卫东、赵晶、胥雪冬、周阳、张静)
医学科普奖
专家漫话精神健康科普知识
第一完成人:第六医院 马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上升趋势。但公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普遍不足,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和马宁主任牵头,组织医院青年医生和知名专家组成专业团队撰写本套科普丛书,涵盖抑郁症等13种成人、儿童和老年常见精神障碍。该书从典型案例入手,详解各疾病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等,均配有时长5分钟左右的动画版二维码,是我国第一套系统介绍精神疾病的漫画图书,其电子版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受到广泛关注和转载,13册阅读量累积超过50万;13集动画累积阅读量超过100万;众多机构下载后在本地医疗机构、学校、公共场所等广泛播放。(项目主要完成人:马宁、陆林、赵梦婕、李茜、王慧、邱宇甲、姜思思、廖金敏)
青年医学科技奖
人民医院 赵翔宇
白血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的最主要根治手段。赵翔宇教授聚焦自然杀伤(NK)细胞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调控NK细胞抗白血病、抗CMV感染的新机制,在降低白血病复发、CMV感染方面进行了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赵翔宇教授基于团队国际首创的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北京方案”,通过多个临床队列首次证实供受者KIR配体相合可促进移植后NK细胞教育,降低白血病复发。从基础研究上阐明了:供受者KIR配体相合是通过促进移植后NK细胞教育,促进NK细胞抗白血病功能重建、减少复发的新机制。挑战了国际上推荐优选KIR配体不合的供者选择原则的认知框架,改变美国、欧洲、中国等多国指南。研究成果写入欧洲骨髓移植协会、英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学会、法国骨髓移植学会HLA配型及供者选择指南等国内外指南/共识。
口腔医院 卫彦
卫彦,女,45岁,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助理(分管科研)。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提出了“多层级微观生物力学适配引导牙齿功能重建”理念,拓展了牙齿功能重建的思路方法,并转化研发出高性能仿生修复产品,显著提升牙齿缺损与缺失的临床疗。以通讯/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英国化学学会RSC Dalton Horizon Prize、首届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首届共6人,医学仅1人)、树兰医学青年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17)、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13)等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