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炸弹”如何拆除 2cm小切口精准切除颈动脉斑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18:00 1

摘要:主动脉如同人体的生命主干道,一旦发生夹层或者动脉瘤,随时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有这样一位患者,他的瘤体正好长在了血管“禁区”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李磊带领团队,详细研究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后,制定了弓上三开窗联合腹主动脉

主动脉如同人体的生命主干道,一旦发生夹层或者动脉瘤,随时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有这样一位患者,他的瘤体正好长在了血管“禁区”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李磊带领团队,详细研究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后,制定了弓上三开窗联合腹主动脉瘤同时修复的手术方案。

本期《卫民有医技》节目,我们就邀请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李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田雨一同走进演播室。

腔内隔绝 主动脉“拆弹”的精准微创

患者同时有一个胸主动脉的动脉瘤和一个腹主动脉的动脉瘤。除此之外,人体正常的主动脉直径大概2-3cm,而这位患者的主动脉直径已经达到6-7cm,情况非常危险。

主动脉瘤就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周围有很多的血管分支,这就需要进行复杂的腔内重建,通过血管外科先进的微创技术,通过不到1cm的小切口拆除“炸弹”的同时又保留所有的分支血管。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主任 李磊

弓上三开窗联合腹主动脉瘤同时修复的手术方案。

1. 三维重建:通过CT血管造影构建1:1血管模型,精确测算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无名动脉三大分支开口空间关系

2. 体外精准预开窗:根据三维数据在支架对应位置提前开窗,误差控制在±1mm。

3. 窗口精准对接:DSA实时引导下,将开窗支架精准对位三大分支动脉,实现"窗-口毫米级吻接"。

4. 精准避开重要分支:同期植入分体式支架,巧妙规避肠系膜下动脉等重要分支。

患者术后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无脑梗、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出现。

斑块旋切 下肢动脉的“隧道工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田雨

外周斑块切除是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下将硬化斑块切除并取出的导管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将外周斑块切除系统推送至病变部位,将血管壁上的斑块切除并储存在导管头端,切割完成后将导管和斑块一起取出。

斑块定向旋切凭借其精准性、微创性和对复杂病变的处理能力,成为下肢ASO(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钙化严重、分叉病变或需避免支架植入的患者。

下肢动脉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堵塞,借助血管内的超声把一个“眼睛”放到血管内扫描,通过斑块旋切技术,好比一把小刀将血管内增生的部分切掉,同时载药球囊把药物直接贴附在有问题的血管上,通过药物去抑制血管的再狭窄。血管外科领域在微创介入技术上的突破,为下肢动脉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TCAR 颈动脉的“卒中防御战”

颈动脉斑块初期往往无症状,一旦破裂或脱落,可能瞬间堵塞脑血管,引发致残甚至致命的脑中风。并不是所有颈动脉斑块都会引发脑中风,常规超声是筛查基石,但对高危人群或可疑病变,需结合HR-MRI等新技术评估斑块稳定性。

对于已明确存在易损斑块或狭窄程度进展的高危患者,早期干预是阻断卒中风险的关键。相比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性与腔内治疗的血栓风险,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凭借其独特的“逆向血流保护系统”,在微创路径下(2cm小切口)实现了栓塞风险的有效控制。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是一种新型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方法,使用血流逆转神经保护系统,可有效降低颈动脉介入期间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TCAR与传统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相比,卒中或死亡风险较低;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TCAR具有降低心肌梗死、颅神经损伤风险和缩短手术时间的额外优势。

该技术通过颈动脉直接逆向血流建立临时性颅内保护,结合精准支架植入,既能稳定易损斑块,又可避免全身循环的栓子逃逸,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肺疾病或对侧颈动脉闭塞等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为高风险颈动脉病变提供了兼具安全性与疗效的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3-4天即可。

来源:卫民有医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