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竟然有国家,会觉得“打中国比打巴基斯坦轻松”? 前阵子印度一位退役中将就放话:“要是非打不可,我宁愿打中国。” 听到这,我差点把牙笑掉了。这位将军是没看过历史,还是忘了中国手下留情有多打脸?
你有没有想过,这世界上竟然有国家,会觉得“打中国比打巴基斯坦轻松”? 前阵子印度一位退役中将就放话:“要是非打不可,我宁愿打中国。” 听到这,我差点把牙笑掉了。这位将军是没看过历史,还是忘了中国手下留情有多打脸?
先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
中国和印度,隔着2000多公里的边界。但这个边界线啊,说起来真是一锅英国人炖的老烂粥。 当年殖民地英国人手里拿着地图笔,瞄都不瞄一眼地形,1914年擅自画了条“麦克马洪线”,还想拿这条线来抢中国地盘。 这就好比隔壁老王在你家后院贴了条纸,说这是他家厕所,你让不让?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还想着好好谈谈。可印度偏不,一边嚷着“和平共处”,一边悄悄往藏南修哨所、建据点。 1959年,印度已经在中国境内建了43个据点,一步步把“前进政策”推上桌面。
中国当时是真忍,发了好多次照会,不动枪、不动炮,想谈。可印度却当成软弱,甚至在边境开火闹事—— 什么“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都发生在那年。 那时候印度媒体还一片欢呼,称尼赫鲁像“亚洲拿破仑”一样“雄才大略”。真是自我感动型国家。
10月20日,中国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反击。 我们打得干净利落,短短几天,收复了被侵占的大片土地,还一举拿下达旺地区。
但你知道最狠的在哪吗?
中国居然主动提议“停火、谈判、和平解决”。 打赢了还主动谈判?这就像拳击赛你KO了对手,还亲手把他扶起来。
可印度拒绝了,那我们只能继续打。
等到了11月,中国军队一路冲过喜马拉雅,眼看就能踩到恒河平原。 那个时候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剩300公里,甚至有人说只剩50公里,新德里的居民都开始往南逃了。
但中国说停就停,没有趁机南下。 我去实地看过恒河流域那边的地形,说实话真是一马平川,要真想推下去,新德里估计早就“熄灯”了。
战争结束后,中国更是仁至义尽。
我们单方面宣布停火,交还武器装备,释放3900名战俘。 还有规定:不能追击印军溃兵。 你能想象现代战争里,赢了不追,反而让对方收拾收拾回家的吗?
美国驻印度的大使当时发电报都震惊了,说“中国的克制令人惊讶”; 英国媒体评论这是“东方式的战争礼仪”; 法国人更直接:“中国赢了战争,更赢了人心。”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打得赢,还留了面子。可印度呢?几十年过去,还是不认账,边境一点没老实,还到处拉盟友秀肌肉。
为什么印度宁愿和中国打?
在我看来,他们不是不怕,而是把中国的克制当成了软弱。 人都有“欺善怕恶”的毛病,尤其对一个从不张牙舞爪、讲道理又还礼数的邻居,那更觉得好欺负。
巴基斯坦不一样,那是真刀真枪干起来还敢搞自爆袭击的硬茬。印度怕痛,不想惹这个“疯子”, 但对中国这个“沉稳绅士”,反倒敢挑衅两下,反正人家不还手。
我更倾向于说,中国不是仁慈,而是战略定力够强。 当年要是放开打,新德里确实够呛,但世界格局也可能会因此改写。我们不想当扩张者,只想当守土者。 只是啊,这种克制,有时候也确实容易被误解。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中国当年对印度的“手下留情”,是高风亮节,还是仁慈过头?
来源:小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