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全关!香港43年老字号也撑不住了,老板哭诉:交不起房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07:08 2

摘要:曾见证过1997年前的移民潮、亚洲金融风暴、SARS和新冠疫情的一家藤椅店,最终捱不过租金过高,无奈选择结业,这也意味着香港的藤椅店“全军覆没”。

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曾见证过1997年前的移民潮、亚洲金融风暴、SARS和新冠疫情的一家藤椅店,最终捱不过租金过高,无奈选择结业,这也意味着香港的藤椅店“全军覆没”。

听闻闭店消息,街坊们纷纷赶来告别,有老顾客轻抚藤椅感慨:“这种透气又耐用的手工货,以后想买都难了。”

这家全港仅存的藤椅老店谢幕,带走的不仅仅是藤椅,更是一段消逝的香港情怀。

香港43年老店,也难抵高昂租金

对于很多广东人而言,小的时候,家里总有一把藤椅,圈圈绕绕,总是忍不住想要把那些藤条一根根地拉出来。

炎热的夏天,头顶的吊扇在吱呀吱呀地转着,铺张藤席打个地铺就直接睡个午觉,头上吊扇摇得飞快,一觉睡醒脸上胳膊上都是藤席的印子。

或许,这些都是很多老广街坊们共同的夏日记忆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份关于藤器的情怀,对于香港街坊来说,或许只能在记忆中寻觅了。

走过了近半世纪风风雨雨的“籐艺籐器公司”,选择在5月20日这一天结业了。

早前,店主的女儿曾小姐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令人感慨万千,“藤椅作为夕阳行业,20多年都撑过去了,最终还是敌不过岁月时光。”

她也感叹自己有幸被藤椅养大,这家藤椅店铺历经了几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香港藤艺手工的黄金年代,一点一滴在心头。

40多年来,这家“籐艺籐器公司”,在香港“挑”起了一方清凉地。

在那个空调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卖藤器的店可是家具行业的香饽饽,只可惜,情怀终究还是抵不过残酷的现实。

随着空调的普及,藤器具渐渐变得可有可无,使用藤器的家庭也越来越少,机械化渐渐代替了纯手工,如今它渐渐藏进了人们记忆的角落。

店主女儿透露其父亲在两周前还坚持不言休,可是现实的经营环境实在太过恶劣,高企的租金成本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终无奈画上句号。

那一句“后会无期了”道出了多少心酸。

“一张藤椅需要工匠耗时数周编织,利润却不及工业化产品的十分之一。”她无奈表示。

结业消息发出后,很多从祖辈起就在这里采购家具的老顾客专程来到店里“扫货”,店里很多商品已经被抢购过半。

到全港陷入甜蜜信号的“520”那一天,这家全港硕果仅存的藤椅店,也走到了终局。

不得不感慨,时代在发展,许多儿时记忆中的老行当在时代变迁以及市场竞争下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

一人一物,老去是自然规律,尽管十分不情愿,但是也无法遏止时间的脚步。

同时也期望着,旧事物能被新人挖掘,将好的手艺传承下去。

那些倒下的香港老字号

实际上,这两年以来,面对港人北上热潮、消费气氛疲弱等因素夹击下,香港爆发了一股结业潮,不少行业都陷入挣扎困境。

尤其餐饮业是重灾区,行业寒冬已至,如今结业潮还在继续,大量本土品牌接连倒下,不管是连锁餐饮龙头还是街边小店,都无一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在香港本地就已有13家连锁餐厅全线停业。

与“籐艺籐器公司”一起在5月走进历史的,还有陪伴香港人44年的连锁茶餐厅“炖奶佬”,位于美孚的最后一家分店也将在2025年5月29日正式结束营业。

以及拥有33年的香港老字号粥店“海皇粥店”,目前已经宣布全线结业了,甚至还曝出被员工追讨欠薪800万港元。

而约有65年历史的老字号“周家園涼茶”也在近期对《香港01》表示,由于店员大多年迈,加上负责人也想休息,决定在6月底宣布结业。

这家凉茶店除了售卖以家传秘方烹煮的凉茶外,也曾售过鲜奶炖蛋白、杏仁豆腐,还有名为“此生一遇”的茶叶蛋,形容其一试难忘。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有超过40年历史、被香港旅发局在官网夸赞是“香港一绝”的“甘永泰鱼蛋”也于去年8月“光荣结业”了

另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大埔老店“华辉餐厅”,以其金黄香脆的苹果派而知名,还曾获得过米其林的推荐,是很多港人宵夜的不二之选,也无奈宣布结业了。

"沙田茵餐厅"这些承载着港人60年回忆的餐馆,也不得不面对客流下滑的现实,和大家说再见。

大型餐饮集团也面临经营压力而败退香港市场。太兴集团旗下的“稻埕饭店”、金记集团的“丽香园冰室”都陆续关门了。

香港餐饮业正被现实狠狠地“清盘”。

这股结业潮甚至还带火了一个Facebook群组......热度非常之高,网友纷纷晒出即将结业或者冷冷清清的店铺情况。

那些曾经的老味道,都在默默退场,封尘在回忆里,令人唏嘘。

高租金是原罪?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避不开的就是租金成本了,香港的铺租那可是世界闻名的贵。

去年一份《全球主要零售大街》报告,香港尖沙咀的铺租荣登全球第三,每年每平方呎租金为1,493美元(约11640港元),这是香港尖沙咀的铺租连续四年蝉联亚太区最昂贵购物地段

图片来源:戴德梁行

众所周知,挤压餐饮业利润空间的成本,首当其冲便是租金了,光是这一项就让很多餐饮店铺续约困难重重。

主打广式炖汤的“球哥炖汤”就因被业主要求加租20%,选择于4月底结业。

“因业主加现铺租金约加20%,本店未能负担业主结予的优惠租金,决定经营到2025年4月29日黄昏!江湖见!”

除此之外,在香港人工成本同样步步攀升。比如大家乐最近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人工成本达到了34%。

在香港,最低时薪40港币,全职员工月薪约1.5万-2万港币。根据海底捞在香港的招聘数据,全职服务员月薪在 1.8 万 - 3.5 万港元之间。

而原材料成本的压力也不小,在大家乐的中期业绩里,原材料和包装成本就达到了27.4%。

租金、人工、原材料这三座大山环环相扣,层层施压。再叠加港人北上消费,客流量骤减,餐厅的收入难以覆盖掉成本,到最后甚至是亏本经营,因此,只能无奈选择结业及时止损。

不得不说,香港餐饮市场的经营环境还是挺严峻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两餸饭”爆火

性价比或许是破局之道

不过,在香港这一波餐饮寒冬中,有一个品类异军突起——两餸(sòng)饭,这个号称是“穷人恩物”的廉价快餐,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港的土地上涌现。

两餸饭,其实就相当于内地的自选快餐,两菜一汤,经济实惠,在香港这个最低消费都要80港币的餐饮环境下,两餸饭的最低售价不到20港元,最高也不会超过40元港币。

这种高性价比的餐食,成为了全港人的“新宠”,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了香港中产和白领们都抢着打卡的“中环精英恩物”,就连明星发哥也来吃过。

不过两餸饭不是什么新兴事物了,其在口罩事件期间就因低价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

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两餸饭店数量已突破600家,相较2021年底首次记录的约300家实现翻倍增长。

因此,两餸饭的爆火或许可以为当下处于寒冬期的香港餐饮提供一些新思路,高性价比的大众餐饮或能成为餐饮经营者创造突破口的途径。

除此之外,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也认为,食肆必须调整宣传策略。

香港很多老字号,其实只是一味守着那一方天地,不去创新,不去捕捉年轻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没有积极去应对高成本的挑战,也没有通过新产品、新的营销模式等寻找与时代同行,努力将“老资本”变成更富有活力的“新资本”。

与其说可惜,不如说是“不思进取”的结果。

如今互联网发展太快了,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而老字号若只剩下“老”,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

每一间老店的落幕,带走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几代人的美食记忆。

如何留住港人的美食记忆,是每一个老店落闸时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