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护病房30年,见过太多本可避免的遗憾。”重症专科医师黄轩17日世界高血压日之际在社交媒体发文感叹,直指民众对高血压的轻忽态度正酿成无法逆转的健康危机。
“在加护病房30年,见过太多本可避免的遗憾。”重症专科医师黄轩17日世界高血压日之际在社交媒体发文感叹,直指民众对高血压的轻忽态度正酿成无法逆转的健康危机。
一则45岁企业主濒死案例,再度敲响血压管理的警钟。
黄轩在脸书粉丝专页“黄轩医师 Dr. Ooi Hean”中提及,一名中年企业家因主动脉剥离命危送入ICU,其血压长期维持在145/95mmHg,却自认“还在安全线内”。
根据《美国心脏医学会》标准,血压超过120/80mmHg即需警惕,而居调查显示,仅三成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多数人因“怕吃药”心态延误治疗。
“脑中风黄金治疗仅4.5小时,主动脉剥离的存活机会更以分钟递减。”黄轩以30年ICU经验陈述,高血压并发症发作时,患者往往面临“生与死的选择题”。他强调,心肌梗塞存活率与日常血压控制直接相关,而早期干预可使心血管风险降低50%至70%。
他建议,成年人应每日晨起1小时内、静息5分钟后测量血压,理想值需低于120/80mmHg,切勿擅自停药。
为遏制“沉默杀手”高血压,黄轩开出具体处方:
• 饮食:每日摄取5份蔬果、全谷物及低脂乳品,以香蕉、地瓜、菠菜等高钾食物替代加工食品,钠摄取量严格控制在1500mg内(约半茶匙盐)。
•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阻力训练增强血管弹性。
• 睡眠与压力管理: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通过正念冥想、瑜伽等缓解慢性压力。
“高血压不会因年轻或事业成功而手下留情。”,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40岁以下族群占比已突破25%,年轻化趋势不容乐观。黄轩呼吁,工时长、压力大的职场人群更需建立血压监测习惯,避免让ICU成为自己的“后悔教室”。主动权始终握在每个人手中。
来源: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