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切入纯茶赛道,茶饮的终极竞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2:12 2

摘要:头部品牌们一边用价格战争夺下沉市场,一边绞尽脑汁用“榴莲奶茶”“茅台联名”等猎奇口味刺激消费者的味蕾。

众所周知,新茶饮市场,早已杀成了一片红海。

头部品牌们一边用价格战争夺下沉市场,一边绞尽脑汁用“榴莲奶茶”“茅台联名”等猎奇口味刺激消费者的味蕾。

然而,当奶茶内卷到“万物皆可加小料”时,霸王茶姬却反向出牌——推出副品牌“第二杯茶”。

不卖奶茶、不加糖浆,只做现制可外带的“传统中式纯茶”。

首店选址在上海五角场,单杯定价13元,剑指东方树叶、三得利等瓶装纯茶品牌。

01

霸王茶姬推出

第一杯茶对标星巴克,让喝茶变得生活化;第一杯霸王茶姬8年6000+店已美国上市,取得阶段性成功。第二杯茶对标雀巢,将现制茶延伸到家庭和办公室;

第二杯MODERN TEA在上海2月开出首店,主打健康纯茶和茶拿铁,未来茶饮趋势。

第三杯茶则对标可口可乐,推出预制茶饮料;第三杯零售化还在路上。

霸王茶姬基于其“三杯茶”战略框架——覆盖现制茶饮、即饮零售与全球化预制茶产品,推出副牌“Modern Tea”切入健康纯茶与茶拿铁赛道,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

1、健康化趋势与消费升级驱动

新茶饮消费者对“低糖、低卡、天然”的需求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63%的消费者优先选择健康化产品。霸王茶姬主品牌以“原叶鲜奶茶”立足中端市场,而“Modern Tea”通过无添加纯茶和低脂茶拿铁,进一步强化健康标签,覆盖健身人群、白领等细分市场。

例如,其茶拿铁系列采用植物基奶替代传统植脂末,糖度分级明确,与主品牌形成互补。

与主品牌“原叶鲜奶茶”强调的“0奶精、0植脂末”的健康标签一脉相承,新副牌将产品分为“浓萃”与“轻萃”两大系列。

前者以雅安藏茶、武夷大红袍等高浓度茶汤主打醇厚;后者以高山乌龙、半山奇红等突出清新回甘。

而定价13-22元,精准卡位瓶装纯茶与现制茶饮之间的空白带。

传统奶茶店的核心场景是“逛街社交”,而霸王茶姬的“第二杯茶”门店设计,则更贴近咖啡店的“即买即走”模式。

首家门店面积不足50平方米,仅设3张小桌,装修轻奢简约,主推外带和短时商务场景。

这种“去空间化”策略,既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与东方树叶等瓶装茶的便利店场景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2、抢占纯茶蓝海市场

现制纯茶赛道尚处早期,传统茶馆(如tea'stone)主打高端体验,茶二、煮叶等品牌依赖直营模式扩张缓慢。

霸王茶姬凭借供应链与加盟体系优势,以“现制外带+小店模型”切入,填补10-20元价格带空白。

2024年,纯茶品类线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而霸王茶姬通过“皖西黄大茶”等小众茶试水,2天销量破300万杯,验证了市场潜力。

3、供应链复用与成本优化

霸王茶姬年采购1.3万吨原叶茶,与20余家茶厂合作,覆盖六大茶类核心产区。副牌可直接共享茶叶资源,降低边际成本。

例如,其“Modern Tea”茶拿铁使用主品牌同款茉莉雪芽基底,通过自动化萃茶设备(出杯效率8秒/杯,误差率2‰)实现标准化生产。

4、全球化战略延伸

主品牌已在东南亚开设156家门店,并计划进军美国市场。纯茶品类因原料易标准化(对比水果茶)、文化普适性强,更适合全球化复制。

例如,“Modern Tea”推出斯里兰卡红茶拿铁,适配欧美消费者口味,同时保留“伯牙绝弦”等东方文化IP,延续品牌调性。

02

继任现切牛肉后,

霸王茶姬与茶二、煮茶的对比

目前纯茶赛道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东方树叶、三得利凭借便利店渠道和价格优势(5-8元)占据大众市场;

Tea’stone、茶二、煮葉以“空间+高客单价”(人均50-80元)主打高端体验;

星巴克推出“茶瓦纳”,瑞幸上线“小鹿茶”,但均未成气候。

1、产品定位:霸王茶姬以现制外带为主,13-22元价格带,强调便捷与健康属性,茶二、煮叶以30元以上,主打“第三空间”体验,侧重社交场景,前者覆盖高频日常消费,后者聚焦低频仪式感消费。

2、供应链能力:霸王茶姬自建茶园+中央工厂,原料自给率超60%,茶二、煮叶依赖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分散。成本控制与品控稳定性差距显著。

3、扩张模式:霸王茶姬加盟为主,2024年新增300+24小时门店;茶二、煮叶以直营为主,门店数不足百家。规模化能力决定市场渗透速度

4、技术创新:霸王茶姬以全自动萃茶设备、数字化会员系统(复购率88.8%),茶二、煮叶传统手工冲泡,依赖茶师技艺。标准化程度影响品控与扩张上限。

5、文化赋能:霸王茶姬以东方茶文化+现代设计(如“万里木兰”锡兰红茶),茶二、煮叶以地域文化(如茶二聚焦江南茶美学),前者普适性强,后者受众局限。

竞争优劣总结:

霸王茶姬优势:供应链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场景覆盖广:

加盟体系支撑

:主品牌已拥有超6000家门店的扩张经验,未来可通过轻量化小店模型快速铺开副牌;

数字化运营

:利用“雪王管家”等系统实现供应链管控与门店数据监测,降低管理成本。

茶二、煮叶优势:体验感强、客单价高、品牌调性独特:

依赖直营模式,扩张速度受限;

高客单价与空间成本制约下沉市场渗透

核心矛盾:纯茶的“便捷化”与“仪式感”难以兼得,市场将分化为“效率派”与“体验派”

03

未来纯茶赛道的发展路径

霸王茶姬“第二杯茶”在纯茶赛道上的成败,或将成为新茶饮行业的风向标。若霸王茶姬能复刻“伯牙绝弦”的爆款逻辑,通过营销破圈,或许真能撬动纯茶市场的千亿潜力。

毕竟,在年轻人“朋克养生”的浪潮下,一杯“健康与逼格并存”的现制纯茶,未尝不是下一个流量密码。

就市场来看,瓶装茶巨头也早已嗅到了危机。

农夫山泉2024年推出“现泡茶”自动贩卖机,宣称“3分钟还原手冲口感”;可口可乐旗下淳茶舍则联合便利店开展“冷萃茶现制服务”。

当然了,尽管健康概念火热,但纯茶的消费习惯尚未完全普及开来。

第三方调研显示,仅有18%的95后消费者会主动选择无糖纯茶,更多人仍偏好奶茶的甜味刺激。

1、品类分化:健康化与功能化并进

天然成分升级:无添加茶、冷萃茶液占比提升,如奈雪推出GI值标识茶饮;

功能细分:添加益生菌、胶原蛋白等功能成分,满足美容、助眠等需求。

2、技术驱动:数字化与自动化深化

反向定制供应链:通过消费数据指导茶园种植,如定向开发“豆香绿茶”“蜜香红茶”等风味;

智能化设备普及:自动萃茶机、AI口味调节系统降低人工依赖,2024年霸王茶姬已实现8秒/杯出餐。

3、场景拓展:全时段与跨界融合

24小时门店:覆盖早餐、夜宵场景,如霸王茶姬广州门店凌晨4点订单超2100单;

茶饮+零售:推出茶包、瓶装茶,进入商超渠道,与农夫山泉等即饮茶竞争。

4、文化输出:从东方符号到全球叙事

本土化改良:在海外市场调整甜度(如东南亚版糖度+20%);

文化联名:与故宫、敦煌等IP合作,强化“现代东方茶”定位,反哺主品牌势能。

5、可持续发展:环保与社会责任

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杯具,减少塑料污染;

公益赋能:如霸王茶姬“夜洁项目”保障员工权益,支持乡村儿童操场建设。

04

挑战与风险提示

霸王茶姬“Modern Tea”的推出,本质是通过健康化升级、供应链复用与场景创新,在纯茶赛道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对比Tea’stone、茶二、煮叶,其核心优势在于“工业化复制能力”,但需警惕品质与文化的稀释风险。

未来,纯茶赛道将呈现“两极分化”:

一端是以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效率型”品牌,依托规模与成本优势占领大众市场;

另一端是以Tea’stone、茶二为代表的“体验型”品牌,通过文化溢价服务高端客群。

最终胜出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并持续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1、品质与规模的平衡:快速扩张可能稀释现制茶的手工特色,需通过设备升级(如压力闪萃技术)维持口感;

2、消费者习惯培养:需教育市场接受“无小料纯茶”,避免陷入“奶茶替代品”认知陷阱;

3、供应链压力:鲜花、小众茶原料涨价(如茉莉花成本翻倍)可能挤压利润;

4、国际竞争:面对T2 Tea、Teavana等海外品牌,需解决文化差异与本地化适配难题。

中国人对饮茶其实有着天然的认同。

如果传统茶馆能如煮叶那般卸下千年来背负着的越来越沉重的“符号”,真正回归到饮品本身……

如果新式茶饮店像煮叶一样提供优质的空间,给予消费者极致的体验……

那么在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对标星巴克并非难事。

来源:餐饮O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