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的救赎:为薛家将正名,为大唐正名,为开元盛世铸就基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21:59 1

摘要:“出师不臧,本于丧律,责帅归罪,闻于记言。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左卫大将军和戎大武等诸军州节度大使同紫微黄门三品薛讷,顷者总戎御边,建议为首,暗于料敌,轻于接战,张我王师,剑之虏境。偏裨失节,乃斯令之不明;中军靡旗,则厥谋之不振。况雁门斩级,魏尚岂得论功;马邑亡辎

《全唐文》第二十一卷,收录入了唐玄宗亲自撰写的《薛讷除名为庶人制》,内容是将打了败仗的老将薛讷贬为庶人,全文如下:

“出师不臧,本于丧律,责帅归罪,闻于记言。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左卫大将军和戎大武等诸军州节度大使同紫微黄门三品薛讷,顷者总戎御边,建议为首,暗于料敌,轻于接战,张我王师,剑之虏境。偏裨失节,乃斯令之不明;中军靡旗,则厥谋之不振。况雁门斩级,魏尚岂得论功;马邑亡辎,王恢必闻议罪。进退之咎,典刑攸属。且观其畴昔,颇尝输罄,每欲资忠效主,见义忘身,傥曹沬不死于辱,终能自奋。秦赦孟明之败,汉从李广之赎,古常有矣,朕每怀之。特缓严科,俾期来效,宜放其罪。所有官爵,并从除削。”

这篇圣旨,虽然引经据典,辞藻优美,但非常严肃,可谓王赫斯怒,令人震惊。

翻译过来就是,无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败军之将都要受到法律严惩,薛某是战争的首倡者,也是战场主帅,可无论带兵技术还是战略能力,都存在严重缺陷,导致败军丧师,本应严惩不贷,但考虑到薛某以前有过一些模范事迹,死罪可免,着削去一切官爵,罢为庶人,希望薛某深刻汲取教训,以曹沬、孟明视、李广等先贤为榜样,痛改前非,洗心革面,苦练本领,以观后效,钦此。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败仗呢?唐玄宗为何如此震怒?

薛丁山与樊梨花

这场败仗发生在开元二年,714年,夏,地点是内蒙古赤峰与河北承德之间的滦河流域,二万唐军败给了突厥、契丹和奚人联军,而薛讷正是此战的统帅。

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原来,从武则天时代以来,契丹和奚人,一直与后突厥狼狈为奸,对唐朝在东北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不但攻占了唐朝在东北的区域中心营州,而且多次打败唐军,甚至入侵河北。

从武则天时代到唐玄宗继位的前一年,薛讷长期在幽州工作。鉴于那段时间唐朝政局动荡不安,薛讷实事求是的选择了止戈为武的策略,连续十几年不曾出兵讨伐契丹和奚人,而契丹和奚也减少了主动犯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但是,这也导致唐朝迟迟不能收复营州。

薛丁山,传统文学艺术中的形象,薛仁贵之子,原型即薛讷

延和期间,也就是唐玄宗继位之前的一个月,新任幽州都督孙佺,打破僵局,出兵讨伐奚人,但因为各种内部问题,全军覆没,孙佺被杀。此后,奚族不断犯边。

两年后,鉴于形势严峻,老将薛讷主动请缨,率军讨伐奚人。当时又值盛夏七月,天气酷热,不利于行军打仗,因此宰相姚崇反对出兵,薛讷的主要助手杜宾客,文武兼备,号称“三军之雄,万人之敌”,也明确反对。但薛讷认为,此时动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人质疑,后勤压力很大,而薛讷指出,不存在的,草原上牛羊正肥,抓过来吃就完了,完全没有压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年轻的唐玄宗认为很有道理,于是批准了此次军事行动。

但是,事与愿违。唐军在滦河败给了突厥、契丹和奚人联军。唐军内部不团结,将令不行,崔道宣、李敬思等大将都不听薛讷的指挥,各自为战,因此唐军惨败。东北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唐玄宗痛心疾首,因为这是他登基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主动对外发动的战争,以收复营州为目标,意义重大。可见,这次失败对理想远大但仍然年轻的唐玄宗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挫折。所以,唐玄宗龙颜大怒。

唐玄宗李隆基,带领古代中国登上巅峰的男人

但是,这次失败的主要责任不在薛讷,是各路将领不服从薛讷指挥,所以,薛讷罪不至死。而且,薛讷是帝国数一数二的名将,是兼具才能、经验与威望的老将,人品贵重,是帝国的柱石。从武则天掌权以后的三十多年,唐朝军事人才青黄不接,有薛讷这样的名将老将坐镇,对下一阶段国防事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唐玄宗不能杀薛讷。

最终,唐玄宗对诸位败将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薛讷,死罪可免,罢为庶民,以观后效;杜宾客,因为在战前就明确提出了不同意见,免于处罚;战场抗命的崔道宣、李敬思等八人,处以极刑,杀无赦,以儆效尤。

这么多大将被杀,特别是薛讷都被罢官,震惊了唐朝军界,效果立竿见影。

薛丁山与窦仙童,京剧《棋盘山》

几天之后,八月,吐蕃入侵。吐蕃宰相坌达延、大将乞力徐率众十万,攻打甘肃临洮,并威胁兰州,抢劫唐朝国营军马场,驻西宁的鄯州都督杨矩自杀。

危急关头,唐玄宗再次启用薛讷,任命薛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以平民身份,带兵反击吐蕃,麾下主要将领有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王海宾。同时,唐玄宗在后方也做足了戏份,下诏要御驾亲征。

唐军一改之前的拉跨形象,三军用命,众志成城,奋勇杀敌,敢打必胜。特别是先锋王海宾,壮烈牺牲,可歌可泣。于是,唐军先后在武阶、长城堡大破吐蕃,杀敌数万,斩首一万七千级,洮水为之不流,缴获战马七万匹,牛羊四万头,各类器械不可胜数。此战是唐朝立国以来对吐蕃取得的最大胜利。

薛丁山与樊梨花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新登基的唐玄宗树立威望,对于唐朝巩固国家安全,对于百废待兴的各项国家事业,都具有非凡意义。

对于薛讷个人,此战也有非凡意义。一方面,薛讷一雪前耻,证实自己无愧于一代名将;另一方面,薛讷也替父亲一雪前耻,是为孝之大者。

薛讷的父亲,正是初唐名将薛仁贵。薛仁贵战功显赫,但却在670年,也就是唐高宗咸亨元年,晚节不保,在青海大非川惨败于吐蕃名将论钦陵,当时失败的原因,也是内部不和,将令不行。四十四年后,其子薛讷打败吐蕃,用实际行动,为薛家将正名。

唐玄宗龙颜大悦,封薛讷为平阳郡公。而这曾经就是薛仁贵的爵位,当年,薛仁贵在东北战场为灭亡高句丽做出了卓越贡献,就是被封平阳郡公,但在大非川失败后,被夺爵除名为庶人。至此,薛讷重新赢回平阳郡公的爵位,足慰先人之灵。

步辇图局部,中间的人物是禄东赞,论钦陵就是他的儿子

不久,薛讷又先后被任命为凉州镇军大总管和朔方行军大总管,以吕延祚和杜宾客为副,指挥唐军和草原诸部剿灭突厥。在诏书中,唐玄宗对薛讷的评价是:

“家代名将,国朝元臣,智涌泉源,气横雷电,庙堂之上,则宽而有谋,旗鼓之间,则勇而无挠”。

很快,在唐军的文攻武斗之下,突厥分崩离析,开元四年,突厥默啜可汗被杀,从此突厥臣服。而东北的契丹和奚人见状,立即归顺唐朝。开元五年,距离营州沦陷二十年后,唐朝收复营州。

从这一刻起,唐朝在世界东方的霸权得以完全恢复,开元盛世真正降临。

大唐名将薛仁贵

薛讷最终在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的任上退休,于开元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来源:龙豹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