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上小学后更明显?学龄期6大症状预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6:53 1

摘要: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多发病于 12 岁以前,在小学阶段尤为高发。小学时期,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等要求提高,多动症孩子因自身神经发育特点,症状往往会比幼儿期更加明显。以下是学龄期多动症孩子可能出

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多发病于 12 岁以前,在小学阶段尤为高发。小学时期,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等要求提高,多动症孩子因自身神经发育特点,症状往往会比幼儿期更加明显。以下是学龄期多动症孩子可能出现的 6 大典型症状:

1. 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是多动症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在课堂上,孩子极易被周围细微动静吸引,比如窗外的鸟鸣声、空调的运转声,甚至是同学的一次翻书动作,都会让他们瞬间走神,目光飘向别处。写作业时更是频繁走神,一会儿玩手中的文具,一会儿觉得口渴要去喝水,一会儿又要上厕所,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对家长和老师的指令,常常是 “左耳进右耳出”,刚布置的任务,转身就忘。比如堆积木,堆到一半就被旁边的玩具吸引,跑去玩别的,做事有始无终。

2. 多动行为显著

孩子手脚小动作繁多,在座位上很难安分坐着,会不停地扭来扭去,一会儿抖腿,一会儿转动身体,甚至还会在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课间或课余时间,总是处于奔跑、攀爬状态,难以安静玩耍。讲话也过多,经常在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突然插话,打断别人说话,在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排队等待,玩游戏时急于抢先,不能遵守游戏规则。

3. 冲动任性

做事几乎不考虑后果,比如在马路上行走,可能突然就挣脱家长的手奔跑起来,不看周围是否有车辆,极其危险。情绪波动大,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碰到,就可能哭闹不止或者大发脾气。与小朋友相处时,常因争抢玩具等小事就动手打人,难以控制自身情绪和行为,无法等待或轮流,缺乏耐心。

4. 学习困难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无法专心听讲,老师讲授的知识不能有效吸收,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写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看错题目、漏写答案,简单的计算也容易出错。记忆力欠佳,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内容,即便智力正常,学习成绩也往往不理想,难以达到同年龄段孩子应有的学习水平。

5. 组织规划能力差

生活和学习缺乏条理,书包总是杂乱无章,文具、书本丢三落四,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做事没有规划,比如写作业不知道先做哪科,往往把简单作业留到最后,导致时间不够用,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也不能合理安排步骤和时间,效率低下。

6. 精细动作失调、反应延迟

进行剪纸、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时,手部颤抖明显,动作笨拙,难以准确完成。握笔姿势怪异,书写时用力不均匀,字迹歪歪扭扭。心理学测试显示,多动症孩子对指令的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 0.5 - 2 秒 ,这使得他们在听到指令后,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常被误解为 “故意顶嘴” 或 “不听话” 。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上述一种或多种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在多个场合(如学校、家里)都有明显症状,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的儿科或发育行为科进行评估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和成长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行为训练、心理辅导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来源:年轻妈咪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