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比特币价格在 2025 年突破 20 万美元一枚时,人们突然想起了 14 年前那个疯狂的决定。
文|礼想
编辑|娱叔
当比特币价格在 2025 年突破 20 万美元一枚时,人们突然想起了 14 年前那个疯狂的决定。
2011 年,一位新东方英语老师卖掉北京学区房、借遍亲友,以 40 元 / 枚的价格买入 10 万枚比特币。
这个在当时被视为‘倾家荡产赌局’的选择,却让他在两年后登上央视成为“中国比特币首富”。
然而,当他在 2018 年对着录音说出“散户都是傻子”时,这场财富神话早已暗藏血色。
如今十余年已过,这位当年斥巨资购币的大胆投机者,现在究竟如何了?
李笑来,在其大学刚刚毕业后,先后做过电脑城推销员、服装批发商等工作。
这些稳定的工作,在不甘平庸的他眼中不过是“平凡的枷锁”。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了解到当时新东方这家企业。
天生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李笑来当时就发现了这家企业的非凡之处,觉得新东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
随后通过努力学习,他如愿加入了新东方,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名老师。
不可否认的是,李笑来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比如努力、坚持、优秀的眼光等。
这些特质都为他在新东方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和《TOEFL作文6分作文》等作品都是他的成果。
但步入新东方后,“投机主义”的思想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较为安稳的发展空间中,他不停地钻研外界的市场形势,在金融领域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也由此,他发现了“比特币”这一当时还不明显的虚拟货币。
通过深入研究,他越发觉得比特币极具投资价值,自此“一夜暴富”的念头便深深种在了他的心头。
随着时间流逝,比特币的价格日渐高涨,他心痒难耐,这对他来说仿佛每秒都在损失钞票。
看着渐渐高升的价格,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花光所有积蓄,全部购入比特币!
李笑来为此变卖房产、借遍亲友,以均价6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元)购入2100枚比特币。
随后他又多次入手比特币,他的财富也渐渐水涨船高。
这样的事实已然证明:李笑来的眼光并未出错。
当所有人都嘲笑他疯了的时候,命运却给了他最疯狂的回报——
这笔看似疯狂的赌注,究竟会将他推向怎样的巅峰?
1. 央视镜头下的李笑来
2013年,李笑来凭借比特币一举暴富,但他却未曾因此而停下脚步。
同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后,李笑来用230枚比特币捐款的新闻登上了央视。
面对镜头,他轻描淡写地说:“我手里的比特币多达六位数,由‘1’开头。”
显而易见,彼时他手中的比特币已然超过十万枚。
按照当时的市价计算,这位前英语教师的身家已超过了10亿元,因而也被冠以“中国比特币首富”的称号。
在之后的几年间(2013-2017),李笑来陆续通过成立比特基金、推广ICO项目(如EOS、PressOne)和付费社群等一系列操作,成功塑造出了自己“币圈教父”的形象。
在此过程中,他凭借着巨额原始资金和独到的眼光,在2017年12月比特币涨至接近2万美元时,进行了清仓套现。
这一操作使得他直接避免了2018年的暴跌(最低跌到3000美元左右),并再次收割了巨额财富。
当李笑来在2017年比特币价格接近2万美元高点套现离场时,或许没人想到,这个曾在央视镜头前宣扬“区块链理想”的“教父”,会在一年后亲手撕开币圈的遮羞布。
2. 一则录音撕开的币圈遮羞布
李笑来清仓套现后,当时因李笑来而关注币圈,并投资比特币的人彻底破防。
甚至直接对李笑来破口大骂,质疑他存在“割韭菜”的行为。
从“赌徒”到“庄家”,李笑来的角色蜕变背后,是资本逻辑对人性的重塑。
从最初渴求“一夜暴富”(购入比特币),到割其他人的韭菜(推广ICO项目等),再到顺利抽身(清仓套现),乃至最后又嘲讽其他散户(录音事件)。
这一系列转变也让他“币圈教父”的形象轰然倒塌。
不仅如此,在2018年,关于李笑来的一则长达录音被曝光。
该录音长达50分钟,其中李笑来称“区块链共识不值钱”“散户为傻子”。
同时,他还承认其推广的ICO项目是“空气币”。
而这一事件也直接引发了币圈地震。
面对这一情况,他则选择推出《韭菜的自我修养》一书,试图用“教育者”的姿态来进行洗白,挽回自己的形象。
但效果差强人意,反而遭到了无数嘲讽和讽刺。
如今,吃尽红利的李笑来已悄然离场,而那些在币圈的散户,却再难退场。
时至今日,比特币的价格虽然仍在走高。
但一枚高达十多万美元的比特币,早已不是李笑来口中的“散户天堂”,而是成了普通人再也难以企及的入场券。
那些币圈散户们正在逐渐离场,与此同时一场由机构所主导的币圈市场悄然到来。
比特币市场有一个著名的“减半周期”规律:
每四年区块奖励减半,供应减少往往引发价格上涨。
2012、2016、2020年的减半均验证了这一趋势,而2024年的减半则被视为2025年行情的“预演”。
2024年4月的比特币减半事件把区块奖励从6.25枚降到了3.125枚,直接减少了新币供应。
根据往期情况,一般在减半后的第二年(即2025年)通常是价格大幅上涨的周期。
比如说2017年减半后第二年涨幅超10倍,以及2021年的涨幅约5倍等。
由此,渣打银行认为,2025年减半后的供需失衡将推动价格再次突破历史高点,预测区间为18万至25万美元。
当价格来到这个区间,比特币已经不再是普通人能够玩转的了,它已然成为了大机构的角斗场。
而李笑来曾说“比特币是未来货币”,如今却将币圈残局留给了普通散户,他自己却则早已带着真金白银离场了。
2024年10月,据新浪财经报道,目前全球的比特币持有者大多为各大机构、各国政府,散户持有量已经很少了。
特朗普政府鼓吹“比特币国家化”的政策红利,反而加速了资本巨头的入场。
在这场游戏中,规则制定者与最大赢家始终都是同一批人。
对普通人而言,某种意义上比特币的逻辑与“庞氏骗局”较为相似,无非都是先入场吃肉,后入场被割肉。
从 2013 年的“比特币首富”到 2018 年的“录音门”丑闻,短短五年间,李笑来的人设经历了从巅峰到崩塌的过山车。
而当时间来到 2024 年,离开币圈的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财富密码”。
退出了币圈的李笑来,很快就找了新猎物:人工智能。
从2024年开始,他就在频繁地推销AI写作工具、家庭教育AI助手等AI产品。
时至今日,他关于AI风口的投机仍然在持续,不知有多少人又一次被卷入其中。
尽管其课程内容被部分学员吐槽过“内容空洞”“无实际价值”等,但这却并不妨碍他再一次收割一批财富。
从比特币到AI风口,他的商业逻辑也始终未变:
2011年起,追逐比特币风口;2024年开始,选择人工智能风口。
他所选择的赛道总是很特别,但也充满了投机性。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进一步剖析其中的奥秘——
当比特币成为“机构赌场”,AI被包装成新的财富渠道,普通人更应该警惕:
所有风口,都是幸存者偏差编织的幻觉。
与其追逐李笑来们的暴富之道,倒不如记住他在录音中的真心话:傻子太多,所以骗局永远存在。
十四年光阴流转,李笑来曾用“孤注一掷”换来巨额财富,用“韭菜论”撕开币圈假面,又在巅峰时转身离场,留下一片残局。
这十四年间,他曾是风口的追逐者,更是人性欲望的丈量尺。
当比特币从平民触手可及变为资本游戏,当AI从技术革命沦为新的财富噱头,不变的是永远有人前赴后继地相信“下一个暴富机会”。
他在录音里说“傻子太多,所以骗局永远存在”。
这话残酷却真实:不是投机者太聪明,而是总有人幻想自己能成为例外。
或许我们该问的并非“李笑来如何成功”,而是真正明白:
真正的财富密码,从来不是追逐别人制造的风口,而是看透泡沫背后的逻辑——
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躺赚时,或许正是该离场的时候。
部分参考资料:
新京报|李笑来变脸:从人生导师到韭菜之王
钛媒体|谁在纵容币圈乱象“李笑来”们?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