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土壤墒情较差,已经移栽的玉米长势不齐、马铃薯出苗率不佳……”“泸县云龙镇先锋村韩河沟提灌站受损,恐影响大春栽播……”近日,省内网民通过网络发布所在地农业旱情,引起农业农村厅高度关注。
“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土壤墒情较差,已经移栽的玉米长势不齐、马铃薯出苗率不佳……”“泸县云龙镇先锋村韩河沟提灌站受损,恐影响大春栽播……”近日,省内网民通过网络发布所在地农业旱情,引起农业农村厅高度关注。
核实发现,通江沙溪个别高山乡镇去年夏伏旱及去冬今春降水不足,当地水源工程匮乏,现已在省级水利、农业部门指导下开展河道抽提、截流、工程调水,解决缺水问题;泸县云龙也在当地筹措落实维修资金,力求恢复运行保证大春栽播。当前韩河沟水库蓄水量约49万立方米,满足灌区内春灌用水需求。
当前,全省已正式入汛,预计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今年汛期整体旱涝并存,主汛期(6-8月)“旱重于涝”,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与农药肥料处。
在田作物受旱面积约10万亩
据省气象局,四川旱情苗头已显,总体旱情偏轻且呈零星点状分布,截至目前,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约10.5万亩、因旱饮水困难0.58万人,主要集中在攀枝花和巴中2市。
从农业、水利部门实地调研情况看,目前相关区域暂无集中成规模农业旱情发生,受旱区域较小且相对分散,农作物受旱方面,水稻育秧及栽插未受到明显影响,小春作物总体受旱情况不明显,水利设施蓄水方面,部分小微水利工程因降雨不足、春季浇灌用水量增加及年久失修等多重因素,导致蓄水不足或干涸。
今年以来,四川气候整体呈降水量大、平均降水日数偏多、平均气温高、气温波动较大特点。具体来看,盆西北、盆东北气象干旱较为明显。今年以来,全省先后有67个县站出现春旱,主要影响盆地北部和攀西地区。入汛以来盆西北部分地区、盆东北大部平均气温偏高2-4℃,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其中,阿坝北部、广元、德阳、绵阳、巴中、达州、广安、南充降水较常年偏多一到两成,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一到两成。此外,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洪涝概率大,川西高原、攀西地区西部及盆周山区强对流天气易发,盆地中部、南部伏旱偏重、高温热浪风险高,需注意防范应对。
“全省水利工程蓄水80.34亿立方米,与常年同期持平,总体良好但并不均衡。”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当前蓄水及历史干旱频率,预计盆地东部、中部、南部及攀西地区局部出现中等及以上程度旱情的概率较大。
统筹协调提升灌溉能力
旱情抬头,四川如何盯紧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精准做好防御措施,全力确保今年安全度汛?锚定“粮食安全”,四川如何切实提升灌溉能力?
记者了解到,针对当前旱情趋势及舆情反映出的问题,水利厅按照省级抗旱减灾常态化协同机制,加强旱情监测、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做足干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前量,把工作重心从“抗旱救灾”向“防旱减灾”转变,适时派出工作组分赴易旱区指导落实保灌溉各项措施。
水利厅将视旱情发展及时启动省级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全力以赴保障饮水,建立完善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加强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水源调度及水质水量监管,重点关注管网末梢区域、地势较高区域和分散式供水区域等薄弱环节,落实“一户一策”供水措施,加快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切实解决城镇周边区域、大水厂可辐射区域农村饮水问题。
全省正强化水源精准调度和科学配置,全力做好补水调水工作,完善“一县一策 ”“一库一策 ”“一灌区一策”供水保障方案,严格执行春灌供水计划,强化灌溉设施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渠系疏浚淘淤、水毁工程修复和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确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
当前,四川紧盯“涉水舆情”,建立多部门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反馈群众反映的缺水、用水难等问题,加强信息发布、舆情引导、科普宣教,提高乡镇、村组及农户的防旱减灾主动性。
“后续将会同水利部门做好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衔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农业水费收取,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财政投入力度。”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陈泳秀
校对:王爱琳
审核:周艺 余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