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留红光电子管厂遗留的烟囱、红砖厂房、铁轨等工业符号,通过修旧如旧手法构建7万平方米工业美学场景,形成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艺术张力的空间基底。
一、场景驱动型运营模式
1、工业遗址的沉浸式改造
保留红光电子管厂遗留的烟囱、红砖厂房、铁轨等工业符号,通过修旧如旧手法构建7万平方米工业美学场景,形成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艺术张力的空间基底。
2、非标商业场景创新
餐饮空间强化互动设计,利用12米挑高厂房打造开放式社交场域,水泥墙、旧钢梁与霓虹灯组合重构商业美学逻辑,创造年轻人自发传播的"野生感"场景。
二、精准内容生态构建
1、首店经济引擎
引入韩国沉浸式美术馆内地首馆、蜀宴赋汉文化主题餐秀等90余家全国/区域首店,通过稀缺业态形成消费虹吸效应。
2、国潮与亚文化聚合
聚焦1807潮牌旗舰店、跳海酒馆等品牌,构建Z世代消费据点,将工业硬核场景与反精致化消费需求深度绑定。
三、高频活动运营体系
1、全民共创机制
年均举办超2000场活动(日均5.4场),涵盖国际时尚秀、先锋艺术展、音乐戏剧演出等多元形态,形成"政府搭台-商户提案-用户共创"的运营飞轮。
2、超级事件引爆
通过"中法文化周""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城市级IP活动,2025年带动线上曝光量超70亿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3万人次。
四、多维生态互补策略
1、产城融合布局
与万科天荟、龙湖滨江天街形成"工业遗址-潮流MALL-滨水商业"功能互补,构建日均4万+客流的消费共同体。
2、产业链延伸
以音乐艺术、数字文创为核心,延伸出影视制作、电竞动漫等20余种业态,完成从单一园区到产业生态集群的蜕变。
五、数据化流量运营
通过动态监测90余家首店经营数据,优化业态组合比例,2024年暑期消费收入破亿,黄金周接待游客超79万人次,实现从"流量入口"到"消费出口"的闭环。
东郊记忆的运营内核本质是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城市社交货币,通过场景重构、内容共创、生态互补的三维驱动,打造出历史记忆与未来想象交织的超级城市界面。这种运营模式的成功率依赖于工业遗址的规模稀缺性(7.3万平方米)、内容生产自由度(非标业态占比67%)以及城市文化基因的深度共振。
来源:同游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