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吹嘘“拿下”中东,欧盟刚想对华使坏,就收到中国加税通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9:46 1

摘要:特朗普高调宣称"拿下"中东三国,转身却对中国主动示好;欧盟刚想联合美国对华使坏,中国反手就送上一份加税大礼。这场大国博弈的暗流下,谁在虚张声势?谁又捏着真正的王牌?

特朗普吹嘘“拿下”中东,欧盟刚想对华使坏,就收到中国加税通知。

特朗普高调宣称"拿下"中东三国,转身却对中国主动示好;欧盟刚想联合美国对华使坏,中国反手就送上一份加税大礼。这场大国博弈的暗流下,谁在虚张声势?谁又捏着真正的王牌?

观察者网报道,结束中东之行的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镜头前眉飞色舞,将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签署的数千亿美元协议形容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胜利。

特朗普刻意强调"这些国家曾想倒向中国",但现在,自己已经成功“拿下”这三国,改变了这种局面。

有意思的是,当被问及访华意愿时,特朗普一反常态的展现出急切的姿态,明确表示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希望访问中国

这种放低身段的表态与其在中东的强势宣言形成微妙反差,看来,真正能让美国企业获得实惠的,终究还是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

就在特朗普团队忙着给中东成果"注水"时,欧盟却打出了一记昏招。

眼看美国先后与英国、中国达成关税休战,欧盟急不可耐地抛出"联手制华"的诱饵,试图以此换取美方的关税让步。

很快,这种露骨的投机主义就被现实打脸了,特朗普团队压根不屑接招。

观察者网消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着欧盟开火,直指欧盟"占美国便宜几十年",威胁欧盟如果不对美国妥协,将继续对欧加征关税。

特朗普的原话就是“美国掌握所有牌,欧洲一定会妥协”。

欧盟现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特朗普不放过他,中国不仅拒绝取消对白兰地35%的惩罚性关税,还反手送上了一份“加税通知”。

环球网消息,中国对美欧日及台湾地区进口的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其中美国企业税率高达74.9%,欧盟主要企业落在25%-35%区间。

中国此次直接命中的这一高附加值产业:共聚聚甲醛是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机械性能接近金属、耐磨性强等特点,被誉为“赛钢”或“超钢”。

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上,该材料被应用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此前国内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但在今年初,中国化学自主研发的高端聚甲醛项目已实现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中国共聚聚甲醛自给率处于从45%向80%目标攀升的过程中。

中方这种"原料端反制"的策略,与2022年对美光伏级多晶硅制裁如出一辙,既避开直接贸易战,又精准打击下游产业。

深入分析商务部公告会发现三个关键信号:

首先,被制裁的台湾地区企业税率设定为24.2%,低于欧美但高于日本,既体现"一中原则"又留有协商空间。

其次,韩国、泰国等2017年就被制裁的国家,在复审后继续维持原税率,证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具有长期性。

最重要的是,共聚聚甲醛全球市场规模仅50亿美元,制裁不会引发大规模贸易动荡,却足以让欧盟汽车业供应链经理们连夜修改采购方案。

日内瓦的美国谈判代表或许更清楚其中玄机。虽然中美达成"暂停新关税"的共识,但芬太尼相关关税纹丝未动。

同样,中国此次反倾销看似突然,实则是按既有流程推进,就像时钟走到整点必然报时。

中国这种"该谈照谈,该打照打"的节奏,恰恰印证了商务部声明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层含义:既给谈判留足空间,又绝不以让步换缓和。

此外,日本的表现则更显投机。日本既希望借助G7框架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又无法摆脱对华市场依赖。

这种首鼠两端的行径遭到反噬——日本宝理塑料等企业被裁定26.2%的反倾销税,直接打击其在中国聚甲醛市场12%的份额。

回头来看,特朗普高估了中东军售的短期收益,低估了中国在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反制能力。

他自以为在中东的军售大单能置换对华筹码,却忘了沙特阿美正与中石化共建辽宁炼化基地,还通过人民币结算22%的对华石油贸易,直接削弱了美国通过能源美元体系施压的能力。

所以,在笔者看来,短期内,欧盟很可能在电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对中国作出战术性让步,毕竟德国车企依旧依赖中国市场,这种经济现实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中期来看,美国对华科技遏制都难以实质性放松,但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对占全球产能高占比的现实,将迫使美欧在关键矿产领域维持"斗而不破"的微妙平衡。

长期观察则会发现,中国正通过"反倾销调查+供应链自主"的组合拳重塑贸易规则话语权。

可以说,这场博弈已经不是简单的关税对轰,而是供应链关键节点的精准争夺。就像共聚聚甲醛这种藏在汽车零部件里的工业味精,平时无人关注,一旦断供却能让生产线瘫痪。

欧盟若继续幻想"联美制华",恐怕很快会发现自己既得不到特朗普的关税让步,还要承受中国在稀土、光伏、新能源等领域的多维度反制。

眼下,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三个关键问题:特朗普会否真的开启访华行程?欧盟能否在美中夹缝中找回战略自主?日本与台湾地区将如何应对这场供应链冲击?我们继续关注接下来的国际动向。

来源:薛小荣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