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高血压患者,只有2人控制达标?差距就在这几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9:24 1

摘要: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将近3个人患有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得高血压的概率都会增加。但遗憾的是,每1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个人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将近3个人患有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得高血压的概率都会增加。但遗憾的是,每1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个人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当"高血压"三个字出现在体检报告上,那些关于心梗、脑卒中的可怕联想,让这份报告看起来就是一张身体不再健康的判决书。但这份健康警报,真的只能带来恐惧吗?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得了高血压,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又该做出哪些改变重获健康主动权。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它常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偷偷地损害着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让人痛苦不已。好像得了高血压,就等于是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其他病痛很快也会找上自己,但与其说它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如将它看作一个觉醒的契机。

它用数据提醒我们:

身体正在承受着超出负荷的压力,那些被忽视的熬夜、不规律饮食、长期紧张的坏习惯,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天然的"降压法则"

对抗高血压,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一个日常选择里:

1.

在舌尖:少一点钠盐,多一份果蔬;

2.

在脚步:每周15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让心跳加速又恰到好处;

3.

在呼吸:冥想5分钟,像按下"暂停键",让紧绷的交感神经放松;

4.

在夜间:关掉手机,呵护自己的睡眠。

温柔地与身体“对话”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测量血压是每日的必修课,而准确的测量血压,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和我们的身体进行对话,每一次测量,其实都是对身体的轻声询问:"你今天,过得好吗?"因此,按照科学的步骤测量血压,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身体。

科学测量血压的步骤:

01

测血压前半小时之内,要禁止吸烟、喝咖啡,别憋尿,让身体“静”下来。

02

测血压的胳膊并非“男左女右”,首次测量血压时,无论居家自测还是医院检查,都要测量双侧手臂,后续就可以选择血压值较高的一侧手臂固定监测。

03

找一个带靠背的椅子静坐5分钟,将胳膊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

科学用药,是健康之本

定时用药:

每日定时服用降压药就像给我们的血管设置"安全闹钟"。血压的平稳控制依赖于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稳定浓度,擅自更改服药时间或剂量,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但坚持规律用药,可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0%-50%。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定手机提醒或形成个人专属的吃药时间记录手册,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分药盒辅助记忆,来提醒我们该吃药啦。

不自行停药:

即便血压暂时达标,也需谨记高血压是"沉默的终身战役"。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这种剧烈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易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衰等危急情况。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血压达标了,甚至出现副作用或血压过低的情况,务必先咨询医生调整方案,切勿自行停药。

规范用药:

当单药无法控制血压时,联合用药是国际指南推荐的科学策略。但多种药物易出现漏服或错服现象。此时可选择单片复方制剂——将2-3种机理互补的降压药融合于1片,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等,进行简化用药。

这种“降压组合拳”通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能够更全面地控制血压,减少单药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像多管齐下,既能取长补短保持药效持久稳定,又能减少血压波动,实现24小时平稳降压。

更重要的是,这类组合用药不仅能降压,也可预防心肌肥厚、降低心衰风险、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稳定血管斑块,降低脑中风风险等,对心脏、肾脏、脑血管等进行多重保护。

高血压防治绝非简单的数值达标,更是器官保护的长远战役。单片复方制剂治疗理念的升级,可以让高血压患者治疗更精准,也让健康管理更简单有效。

降低血压的关键就在于倾听自己身体的信号。高血压的到来,未尝不是一次我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所以,当高血压来敲门时,不妨轻声回答:"谢谢你提醒我,从今天起,我会更爱自己。"

*此文章所有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健康有良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