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生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低生育态势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它不仅是对生育行为的支持,更是涉及文化、权利、福利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关乎家庭幸福与国家未来。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生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低生育态势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它不仅是对生育行为的支持,更是涉及文化、权利、福利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关乎家庭幸福与国家未来。
滨州市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财政投入毫不含糊。2024年,滨州市在生育工作上投入了高达1.85亿元的资金,从多个维度构建生育支持政策矩阵,为生育家庭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在就业支持上,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是一大亮点。对于生育后的女性来说,重返职场困难重重,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工作。“妈妈岗”的出现,为她们提供了更灵活的工作选择,让女性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比如,一位宝妈小李,生育后一直担心无法回归职场,了解到“妈妈岗”后,她找到了一份时间相对灵活的工作,既能有收入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大大减轻了家庭育儿的经济压力,也提升了生育女性的职业安全感。
在医疗保障方面,滨州市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取消参保女职工住院分娩起付线,还落实参保女职工每人1000元产检补助。这些政策降低了生育的经济门槛,让更多家庭敢于生育。小张夫妇一直备孕无果,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他们有了尝试的勇气;而取消住院分娩起付线和产检补助,也让他们在经济上轻松不少,真切感受到了政策的关怀。
住房也是生育家庭的重要考量因素。滨州市对多子女家庭贷款额度上浮20%,从住房这一关键民生角度,为生育家庭提供支持。小王一家原本因住房紧张,不敢生二胎,政策出台后,他们顺利申请到更高额度贷款,换了更大的房子,为迎接新生命做好准备。
托育服务是生育友好的重要一环。滨州市拥有286家托育服务机构,总托位数达17007个,“滨有善育”服务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像赵女士夫妻都是上班族,孩子无人照料曾是他们生育的最大顾虑。社区附近的托育机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专业的照护和科学的养育让他们放心工作,也让他们更愿意生育二孩。
为进一步提升生育友好度,山东省各地市可从以下方面努力。教育资源上,加大投入,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比如,可通过教师轮岗制度,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减轻家长教育焦虑。就业上,持续拓展就业渠道,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例如,针对新兴的电商产业,开展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稳定劳动参与率,让生育后的夫妻无就业之忧。养老服务体系也需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更多高品质养老院,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也减轻生育家庭养老负担。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滨州市以小切口、实举措,在生育支持、托育服务等多方面做出优秀示范。期待山东省各地市借鉴滨州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让生育友好成为齐鲁大地的温暖底色,让更多家庭在这片土地上安心生育、幸福生活,为山东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