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而成的生物活性制剂,这类产品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预期寿命,改善了生命垂危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记录是确保其可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保障。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而成的生物活性制剂,这类产品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预期寿命,改善了生命垂危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1]。根据功能和结构的不同,血液制品可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其中,人免疫球蛋白常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疾病及预防感染性疾病;凝血因子则多用于手术止血或纠正患者凝血障碍;而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2],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容量不足、低白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分流术,以及特殊类型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3]由于血液制品直接应用于患者,为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浆分离行业在制造过程中已采取多项措施消除可能出现的病原体、杂质,保证产品质量以维持可靠的安全性[4]。其中,长久稳定的安全性记录对于提升医生与患者信心,推动产品在临床中的使用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保证血液制品良好的安全性记录已成为制造商的首要目标之一。指标监管,降低杂质带来的潜在威胁
低纯度与含有杂质的血液制品可能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例如凝血因子浓缩物中异种血凝素的污染会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的超负荷可能会引发免疫抑制,而这些不良反应在患者输注高度纯化的凝血因子浓缩物后尚未报告[5]以人血白蛋白为例,治疗性白蛋白应该是单体,不能够含有聚合物,因为聚合物会影响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6]。除了蛋白纯度,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剂(PKA)与铝也会对人血白蛋白的安全性产生影响[7]。PKA是一种毒性物质,其含量过高可引起心血管及外周血管扩张,肺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下降,局部疼痛;严重时可能引起水泡、呼吸加速等[7]。而铝含量升高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透析性痴呆的形成和无力型骨病密切相关[8]因此,要确保人血白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记录,必须对其成分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9]。部分人血白蛋白制造商在人血白蛋白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温度、酒精比例等措施,对PKA进行了有效去除;并针对供体、过滤器、储存条件等潜在因素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铝含量[8]现市面上的人血白蛋白产品均必须符合现行各国监管标准(表1)。以Toby文章提到的进口人血白蛋白为例,其纯度均≥97%,PKA含量均≤5 IU/mL,铝含量均≤20 μg/L,远超国内外监管标准。表1 中国、美国、欧洲药典标准[8]数据监测,优化长期临床应用的风险与获益
度人血白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带来诸多获益[8]。人血白蛋白常用于治疗低血容量患者,相关研究表明,在某些适应症中,与合成胶体和晶体液相比,人血白蛋白具有明显的益处和更佳的安全性[8]。此外,一项名为“SAFE”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人血白蛋白不仅可以改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降低其死亡风险,同时不显著增加患者的肾功能障碍风险[10]。另一项针对89名患有严重疟疾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儿童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生理盐水相比,白蛋白可显著提高受试者生存率[11]液制品临床应用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于其自发不良事件报告。事实上,上述提及的进口人血白蛋白在达到标准并获取上市许可后,进行了严格的大型药物警戒,以对临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评估、理解和预防,并提高患者安全性并优化药物的获益-风险状况。项药物警戒研究分析了1990-1997年间,全球九⼤制造商提供的治疗性白蛋白的严重不良事件研究期间制造商提供近1*108剂量的白蛋白,共报道123例严重不良事件(SAE),相当于每1*106随后,为进一步验证人血白蛋白的安全性,研究人员再次开展了第⼆项相关药物警戒[13],对1998-2000年间,全球10大制造商提供的人血白蛋白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1.62*107剂量的白蛋白使用中,共报告了211例SAE,其中无死亡病例直接与使⽤白蛋白相关,与第⼀项药物警戒结果⼀致,同时只有7.1%的非致命性SAE被归因为可能与白蛋白相关(图1)。因此,通过长期的数据监测和临床研究证明,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中罕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约为十万分之一,从而确保了其卓越的安全性记录。图1 白蛋白与非致死性SAE之间的推定关系
总结
良好的安全性记录是血液制品可长期应用于临床患者的基石。因此,血液制品在上市前需通过先进的现代工艺提升血液制品的纯度,减少杂质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上市后,需持续进行对照研究及药物警戒,监测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风险。其中,Toby文中提及的进口人血白蛋白制剂已被证实拥有极好的安全性记录[8],并成为临床治疗特定患者的安心良剂。参考文献:
[1] WHO. 血液制品的可得性、安全性和质量 [R]: 第六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 2010--03-05.[2]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2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R], 2021-12-13.[3] 安博美® 人血白蛋白说明书.修订日期:2024年05月17日 [Z].[4] MILLER J L, PETTEWAY SR JR FAU - LEE D C, LEE D C. Ensuring the pathogen safety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other human plasma-derived therapeutic proteins [J]. (0091-6749 (Print)).[5] BURNOUF T. Safety aspects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plasma-derived coagulation factor concentrates [J]. Biologicals, 1992, 20(2): 91-100.[6] CONNIE BROUMIS E A. 人血白蛋白:生产流程与安全性. 欧洲医院药学国际版专刊 [J]. 2021.[7] 陈通威 胡. 降低人血白蛋白制品中PKA的方法初探 [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2013, 8(6): 463-5.[8] SIMON T, SCHUMANN P, BIERI M, et al. Hyperoncotic human albumin solutions for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Effectiveness of pathogen safety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and clinical safety [J]. Biosafety and Health, 2023, 5(1): 21-9.[9] RAMIREZ-ARCOS S A-O, MARKS D A-O, ACKER J A-O X, et al. Quality and Safety of Blood Products [J]. (2090-9187 (Print)).[10] FINFER S FAU - MCEVOY S, MCEVOY S FAU - BELLOMO R, BELLOMO R FAU - MCARTHUR C, et al. Impact of albumin compared to saline on organ function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J]. (1432-1238 (Electronic)).[11] GROENEVELD A B J, NAVICKIS R J, WILKES M M. Update on the Comparative Safety of Colloid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J]. Annals of Surgery, 2011, 253(3).[12] VON HOEGEN I, WALLER C. Safety of human albumin based on spontaneously reported serious adverse events [J]. (0090-3493 (Print)).[13] VINCENT J L, WILKES M M, NAVICKIS R J. Safety of human albumin--serious adverse events reported worldwide in 1998-2000 [J]. Br J Anaesth, 2003, 91(5): 625-30.*"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药学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