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升级!官媒问责黄爸原单位调查太草率,网友曝黄妈或才是大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8:33 2

摘要:一场星光熠熠的成人礼,怎么也没想到,会瞬间牵出一个“前公职人员”父亲,一连串矛盾的财富说辞,以及一家在风暴中心火速“变脸”的公司。

2025年5月11日,一副价值230万的耳环戴在年仅18岁的黄杨钿甜耳朵上。

一场星光熠熠的成人礼,怎么也没想到,会瞬间牵出一个“前公职人员”父亲,一连串矛盾的财富说辞,以及一家在风暴中心火速“变脸”的公司。

公务员家庭,缘何与顶级珠宝、数千万项目、甚至家族成员的犯罪记录紧密相连?是“母亲致富”还是“父亲下海”?

参考资料:极目新闻2025-05-18 09:38

当雅安纪委监委介入调查,这背后掩盖的秘密,正一步步浮出水面。

一副价值230万的耳环,点亮了青年演员黄杨钿甜的成人礼,也瞬间引爆了一场全民探案。

聚光灯下,这位前公职人员的父亲,成了这场财富大戏的男主角。

照片一出,眼尖的网友就扒出这副珠宝耳环价值不菲,坊间传闻高达230万元,可这耳环的来历却转眼成了一出罗生门。

黄杨钿甜自己说是跟妈妈借的,听着倒也合情合理,但她父亲杨伟却赶紧出来“灭火”,公开表示这耳环并非正品。

更蹊跷的是经纪公司也掺和进来,说是赞助商提供的,这三方各执一词,像是在演一出排练不足的悬疑剧,非但没能平息风波,反倒把大家的好奇心给彻底勾起来了。

要知道明星佩戴仿冒品,尤其是这种顶级珠宝的仿品,一旦坐实那可是大忌。

杨父这番“澄清”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像是给女儿的星光大道上洒了一把钉子,尤其是在那些讲究格调的高端品牌合作方面,简直是自断财路。

更何况懂行的人说了,这类顶级珠宝轻易不单卖,往往是成套出售,价值动辄数千万。

这么一看黄杨钿甜脖子上的项链,她妈妈手上那枚同样闪耀的戒指,似乎还真跟这副耳环是“一家人”。

这“仿品”的说法,怎么听都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越琢磨越不对劲。

耳环的事儿还没掰扯清楚,大家的目光已经齐刷刷转向了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

这位杨先生的履历可不简单,曾任四川雅安市投资促进局服务中心的主任,直到2017年才辞去公职,按理说公务员家庭,即便女儿是明星,这般珠光宝气也显得有些扎眼。

很快网络上就有人翻出旧闻,质疑他曾深度参与过雅安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这与巨额财富的联想空间可就大了。

杨伟对此迅速发表声明,称雅安慈善总会那位负责人只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试图撇清关系,可网友们个个都是福尔摩斯附体,哪有这么容易糊弄?

没过多久,2015年雅安市政府的一份官方文件就被挖了出来。

上面清清楚楚地公示着,一个总投资高达7亿元的荥经县云峰山4A级景区开发项目,联系人正是“杨伟”。

而且公示的联系电话号码,竟然跟杨伟在2014年成立的深圳市国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伟”所使用的手机号一模一样。

名字可以撞,电话号码也能分毫不差?这概率,恐怕比连续中两次彩票头奖还要低吧。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杨伟这家影视公司注册时间是2014年,注册资本最初有说是500万,也有说是1000万。

重点是那时候他可还是个端着“铁饭碗”的在职公务员呢,公务员在任期间开办公司,这本身就足够引人遐想了。

更别提这笔不菲的注册资金是从哪儿来的,这背后有没有权力寻租的影子?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耳环事件引爆舆论漩涡之后,杨伟的公司在5月14日的夜晚,突然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更。

法人代表换人,公司地址也迁址,经营范围从生物科技变成美妆贸易,杨伟退出股东行列,这一连串的“巧合”像是电影里心虚的嫌疑人在销毁证据。

官方媒体也坐不住了,天眼查率先发声,对杨伟公司那笔高达千万的注册资本来源提出了疑问。

观察者网则更加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黄父到底是不是贪官,可不是他自己发个声明就能说了算的,雅安灾后重建项目、超乎寻常的高奢消费,以及公司在关键时刻的紧急变更,这些疑点都亟待有关部门深入调查。

北京青年报更是把矛头指向了杨伟的原单位雅安市经合外事局,批评其回应过于草率轻慢。

该局称杨伟已于2017年辞职下海,其个人及家属的收入情况与该局无关。

但评论指出,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公务员辞职后在规定年限内从事商业活动,特别是与其原职务有直接关联的业务,国家早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岂能简单一句“当事人回答”就想把皮球踢开?

这边厢父亲的公职背景与巨额财富之间的巨大鸿沟令人费解。

那边厢,一直相对低调的黄杨钿甜的母亲司女士,也逐渐进入了公众探究的视野。

原来早在2012年,也就是杨伟还在体制内担任公职的时候,司女士就已经独具慧眼,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开设了一家移民中介公司。

这意味着家庭的商业版图,或许比杨伟“下海”的时间要早得多。

更有网络信息爆出,黄杨钿甜的舅舅司某蒙,曾经就在这家移民中介公司任职,并且因为出售伪造的出入境证件而被判刑。

有据可查的判决书佐证了这一说法,其中提到曾有人通过此类非法服务,在一段时间内往返香港高达148次之多,而办理一张假签证的费用就要1.5万元。

这其中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不言而喻,简直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这使得一种猜测渐渐浮出水面:黄杨钿甜的母亲,会不会才是这个家庭庞大财富的真正积累者和主导者?

那些被媒体曝光的,诸如格拉芙蝴蝶系列、卡地亚经典手镯以及梵克雅宝四叶草套装等天价珠宝,据说都属于司女士所有。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杨伟在妻子事业有成,积累了相当财富基础数年之后,才选择离开相对稳定的公职,投身波涛汹涌的商海。

此外据称其弟弟在2023年就已经远赴英国留学,小小年纪便出国深造,其高昂的留学费用来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公众讨论的话题之一。

而将时间的指针再往前拨,追溯到更早的2014年,曾有雅安地震灾区的灾民通过网络实名举报,反映当地灾后重建的安置房存在“水泥标号不达标”等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那个时间节点,杨伟尚未从公职岗位上辞职,也还没有注册成立他那家备受关注的影视公司。

这些看似孤立、零散的信息点,在当前这种敏感的舆论环境下被重新发掘并串联起来,使得整个事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如同一团越滚越大的雪球,也像一张越织越密的网。

参考资料:钱江晚报2025-05-17 15:09

目前针对这一系列疑云,雅安市纪委监委已经正式介入调查。

权威消息渠道还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背景:杨伟曾经任职的雅安市投资促进局,在2023年和近段时间,均有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主动投案,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杨伟能否在这一轮舆论风暴和随之而来的官方调查中独善其身,确实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场由一副耀眼耳环意外点燃的风波,其核心早已从最初的明星炫富争议,悄然演变成了对公务员家庭财产透明度、公共资源监管机制乃至整个社会公信力的一次深刻拷问。

无论那副价值百万的耳环最终被证实是真是假,也无论这个家庭的巨额财富究竟源自何方,公众真正期待的,是一个清晰、可信、能够经得起检验的答案。

事件后续将如何发展,官方调查又将揭示怎样的真相,这不仅关系到黄杨钿甜一家未来的命运,更触及了社会公平与正义这条我们每个人都高度关注的敏感神经。

来源:进击的鸡博士

相关推荐